腊月廿七,收到老师发来的稿件《从“头”做起》,细细读完,如沐春风,在这里分享给大家,祝大家新年如意~
也是这样一个太阳朗照,晴空清冽,已有很多人家在祈福过年,空气中弥散着烟花味年味的日子,我在春兰书店为我外甥与女儿各买了一套《百万个为什么》,算是对他们新年的寄托与勉励,希望他们能以知识充实头脑,明年有更大的进步。今天去六元书店买前天忘了买的《围炉夜话·小窗幽记》,想送给一个爱诗爱文学爱写作爱传统文化的朋友的,愿他在新年佳作连连。
六元书店现在在大新路东头,是一对宁海夫妇开的,而春兰则是大新路的西头,一对现在说来是老年夫妻开的,浒山人,将近三十年了。一东一西,是两个街口的文化守候。我只是想去看看春兰,已经好长时间没去春兰了。记得曾在那里买过不少书,其中有一本是中译绝版的《世界艺术史(上下)》,翻译得很美,如诗如画,特别是文艺复兴这部分。看过春兰,便东行去六元书店。行走时想,不知那个家在鸣鹤、长得帅气的宓师傅还在那里理发否?一扭头正看到他在为顾客认真熟练艺术地洗头,好像还在与顾客聊着,沙发上坐满了理发的男女。心里一阵安慰:他还在,没有因赚钱不多而谋求他职。也许他有作真正剃头师傅的职业手艺与职业自豪。这让我想起了石达开为理发店写的对联:“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这自然有农民起义军领袖改变天下的豪气在字里行间,但也总道出了作为理发师的真实技巧。像宓师傅他们平日里总送往迎来,顾客总是带着蓬乱的黑发或白发而来,而离开充满头发香,肥皂香,香水香的理发店时,无论在怎样的空气里都会觉得满身透香,使人神清气爽,满头满身美丽俊朗,特别是头发香更是好闻,非常温馨,也许是头发带着生命必需的蛋白质的缘故,而且是一定的。于是无论走在怎样的路上,总会有全世界最美丽的感觉,特别是在春天暖暖的熏风里。
节假日他们当然更忙,过年前的几天更是常常忙到凌晨,有时是几个通宵,为了满足顾客那份过年除旧布新,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愿望,当然也为了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剃头佬”,现在是剃头师傅了)能多赚点辛苦的手艺钱,为家里献上一份新年的礼物,过一个快乐欢喜的年。这些日子,师傅们最辛苦也最幸福,他们的价值在过年这几天里更好的体现出来了。而人们在这样的日子里总是为自己能早早排上队,早剃了头感到庆幸。因为还有很多年关的事要忙,但头发是必须剃的。这是过年数不清的风俗中一个很重要也很合理的习俗。为的是干干净净过个年,以清洁的头颅过年,让带着微微发香的头靠着暖暖的枕去做跨年度的美梦;当然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来年第一春的最为热切的期愿:告别旧年,从“头”做起,从新做起。,所谓“穷人梦十八个来年”,而现在则是小康人梦十八个来年了。在“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年节前,自然是人们打开心眼,满望着未知的前方,有四海为家者,有留守故园者,或为了自己,或为了家人,或为了亲人,或为了爱人,或为了事业家园,一定想带着“头”的吉祥之气,穿着新鞋子,全新地跨进新的一年。特别是中国的十二生肖年,更是怀着祥瑞的祈愿:明年是猴年,人们都希望自己睁着火眼金睛,拥有七十二变智慧,去取得人生事业的头一本真经。记得二十二年前的《浙江日报》刊出的一篇题为《一辈子不再光头》的文章说:他剃了一个光头,小孩说他是坏蛋,像蒋光头;同学说他失恋了;老人们说他油头滑脑,像玩缺,贼贼的;文化人说他追风,追演员凌峰。而他说只有三个原因:高考了,剃了轻松;以前的不纠结,从头做起;誓天断发,考上大学。因为那时录取率低,读“高四”的同学很多,又因为穷有好多落榜者因无钱复读而抱憾一生。真为现在的高中生感到庆幸,生活在中华民族奔小康的年代,又有非常高的录取率。我想对当代中学生说,珍惜学习生活,珍惜青春,珍惜时代的赋予!看此文时曾忍俊不禁,但也从此记住了理发的这个象征意义。
这样想着,便觉得过年时街头行走着的人们都是幸福的人儿,都怀着美好的愿望,都有着新年的礼物带到家里去,然后美美地立志:从“头”做起,为人生多添财富。
到书店门口,一下车便听得老板大声地热情地带着过年的喜气招呼我,心里又自然一股暖意。宁海老板到慈溪找事业。他曾对我说过他老家在宁海浙东大峡谷,是徐霞客旅行中国的出发地,现在每年举办徐霞客旅游节。他还说,大峡谷的山崖上有一个晋代道士葛洪炼丹的洞现还在,葛洪在那里写了《抱朴子》这本道家名著。语气充满自豪感。我知道他们在慈溪事业,每逢过年,肯定是人未归,思念先回家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当然他们该为有这样的古人而自豪,他们都在寻求着生命的一种永恒状态。葛洪炼仙丹寻求长生,从而成了炼丹史上的承前启后者,又是世界上疾病预防的介导者。虽然生命终“黄鹤一去不复返”,但表达灵魂永恒生命战胜疾病的《抱朴子》《肘后方》终究古老又鲜活地永存着。徐霞客更是如此,这位朝霞与晚霞的客人、伴侣,这位生命飘历过千山万水、千河万桥、千树万岩的旅行诗者,他的《徐霞客游记》,给后代中国,给世界旅游文化、探险精神,给地理中国留下了永恒的霁雨岚云,留下了永恒的黄山之秀、长江之丽、大地之美,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族群风物。在每年的除夕到来之时,他们也一定回忆着过去一年的收获,又设想着来年的目标。葛洪可能在想象着如神羿一般炼成仙丹,“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徐霞客可能想下个目标该是黄河壶口瀑布,昆仑山。他们在为自己的生命祈福,祈得光鲜美丽,更在为后代寻求一条生命长青之路。史铁生“扶路问路”,而他们则沿河循山问路,他们的文字便是他们人生磨灭不了的印章。
那本书没买到,老板说被一个小伙子买去了。我便淘了另外几本书。每年过年买书,成了我的习惯,也总有着新年读新书温故书的打算,这也算是一种祈愿吧。
当一个人的盼望变得更光明,他的爱心也变得更广泛坚明,他对灵魂之事的敏感就变得越细微,灵魂就日行日新。于是心的祈愿会变得越丰富与纯粹,在行走的路上遍植鲜花美丽,而行者也便永留芳香。
回到家里,妻正在掸尘。
作者/丁迅华(慈溪中学语文老师)
若是大年初一,在报纸上看到《从“头”做起》,不必惊讶,正是此好文。感谢老师给本平台“先发”的机会!
北京中医白癜风怎么样怎么样治好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