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是浙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决策。浙江提出,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个左右特色小镇,每个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左右。
全省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个左右特色小镇;力争通过3年培育创建,规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5月4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在省政府网站发布《省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
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是浙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决策。《意见》的发布,意味着在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列入“年重点工作”之一的特色小镇建设有了“路线图”。
有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
《意见》规定,特色小镇要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金融、科技创新、旅游、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投资额可适当放宽。所有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
澎湃新闻注意到,自去年起,特色小镇建设便成为浙江省省长李强力推的工作之一。
年10月,他在参观全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时首次公开提及“特色小镇”:“让杭州多一个美丽的特色小镇,天上多飘几朵创新‘彩云’”。
去年10月,李强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浙江将把大会举办地乌镇打造成全球互联网界的重要小镇。大会期间,他又在演讲中提到:“我们正打造一批有浙江特色的创业平台,如互联网创业小镇、基金小镇、云计算小镇。”
今年3月28日,由李强圈定并命名的杭州余杭区“梦想小镇”启用,目标是3年内集聚大学生创业者1万名,创业项目个,基金(管理)及相关机构家,实现“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小镇”和“天使(基金)小镇”的融合。
在《意见》公布同一天,《浙江日报》在头版刊发署名“之江平”的评论《浙江新速度:新的信心指数》。文章指出,浙江今年一季度GDP增长8.2%,这一新速度是浙江经济新创造和新脉动的生动体现,“脱颖而出的特色小镇正引领浙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互联网和‘互联网+’的产业元素,泛大学生群体的创业创新,金融资本的活跃影子,政府搭建的服务支撑,这些要素集聚在一起的特色小镇,展现出新型城镇化的无穷魅力,为浙江新速度实现贡献了巨大力量,并为新常态下持续中高速发展打开了无限的空间。”
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是省委、省政府从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大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为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在全省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有利于推动各地积极谋划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有利于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有利于推动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加快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产业定位。特色小镇要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我省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每个历史经典产业原则上只规划建设一个特色小镇。根据每个特色小镇功能定位实行分类指导。
(三)规划引领。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金融、科技创新、旅游、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投资额可适当放宽,淳安等26个加快发展县(市、区)可放宽到5年。所有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支持各地以特色小镇理念改造提升产业集聚区和各类开发区(园区)的特色产业。
(四)运作方式。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既凸显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保障,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每个特色小镇要明确投资建设主体,由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
二、创建程序
按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要求,采用“宽进严定”的创建方式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全省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个左右特色小镇,分批筛选创建对象。力争通过3年的培育创建,规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
(一)自愿申报。由县(市、区)政府向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创建特色小镇书面材料,制订创建方案,明确特色小镇的四至范围、产业定位、投资主体、投资规模、建设计划,并附概念性规划。
(二)分批审核。根据申报创建特色小镇的具体产业定位,坚持统分结合、分批审核,先分别由省级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进行初审,再由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联审、报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审定后由省政府分批公布创建名单。对各地申报创建特色小镇不平均分配名额,凡符合特色小镇内涵和质量要求的,纳入省重点培育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三)年度考核。对申报审定后纳入创建名单的省重点培育特色小镇,建立年度考核制度,考核合格的兑现扶持政策。考核结果纳入各市、县(市、区)政府和牵头部门目标考核体系,并在省级主流媒体公布。
(四)验收命名。制订《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通过3年左右创建,对实现规划建设目标、达到特色小镇标准要求的,由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组织验收,通过验收的认定为省级特色小镇。
三、政策措施
(一)土地要素保障。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将特色小镇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特色小镇建设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充分利用低丘缓坡、滩涂资源和存量建设用地。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由各地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及供地手续,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省里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特色小镇按60%给予配套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
(二)财政支持。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
各地和省级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制订具体政策措施,整合优化政策资源,给予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四、组织领导
(一)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对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常务副省长担任召集人,省政府秘书长担任副召集人,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厅、省统计局、省旅游局、省政府研究室、省金融办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
(二)推进责任落实。各县(市、区)是特色小镇培育创建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实施推进工作机制,搞好规划建设,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和计划要求规范有序推进,不断取得实效。
(三)加强动态监测。各地要按季度向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纳入省重点培育名单的特色小镇创建工作进展和形象进度情况,省里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
澎湃新闻记者姚似璐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长三角政商”栏目,更多精彩内容,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bbzz/8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