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解放军报
经济日报
解放日报
今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文章《深度融合构筑媒体新版图》,全文字左右。文章有三个小标题,分别为《从“光与电”到“数与网”》《从做大阵地到创新传播》《从“相加”阶段到“相融”阶段》。
在百度新闻搜索“媒体新版图”+“人民日报”这一组关键词,你会发现除了这一条新闻外,以前没有用过这个提法。
此外,今天出版的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等中央媒体,以及北京日报、南方日报、天津日报、解放日报、山西日报等省级党报也在头版刊发此篇文章。
文章在谈到媒体深度融合时举了几个典型案例:
1
人民日报
从年两会报道开始,人民日报就开始试行“中央厨房”工作机制,打通全社采编资源,建立记者与报纸、网站、“两微一端”之间的对接枢纽,及时传递需求信息,及时发布定制产品。在近两年的重大战役性报道中,“中央厨房”已启动运行20次,“‘两微一端’的快,网络的全,报纸的深”得到初步显现。
在此基础上,人民日报按照跨部门搭配、兴趣化组合、项目制施工的原则,成立了14个融媒体工作室,来自17个部门的70多名编辑记者参与其中,媒体技术公司40多人提供技术支撑,“麻辣财经”“半亩方塘”“一本政经”等工作室迅速走红,受到业内一致好评。通过内部资源重组,激活了存量,做出了增量,提供了全媒体优质产能、优秀产品。
体制出活力,机制增动力。再造采编发流程,是深度融合需要跨越的“关键点”,也是构建新型媒体必须跨越的关口。随着全媒体新闻大厅的启用,人民日报将进一步完善“中央厨房”运行机制:设立总编调度中心,建立采编联动平台,构建适应融媒体生产的策采编发网络,再造策采编发流程;改革采编部门设置,实行编采分开,各专业采访部门不再承担报纸版面编辑任务,周刊、专版也全部交由总编室负责;对报、网、端、微采访力量实行统筹管理、打通使用;强化绩效考核,实行优稿优酬,根据新闻传播力排名进行奖励。
2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社在上海传统主流媒体中先行一步,在采编组织架构、流程上进行了3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改革,将全部采访力量转入新媒体产品“上海观察”,同时向解放日报供稿,在考核制度上突出“优劳优得”导向,激活生产力,激发创造力。
3
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积极推进浙江日报、浙江在线和浙江新闻客户端的深度融合,以“大编辑中心+垂直采编部门”模式,打造一支具备全媒体采编传播技能的“新军”,原创能力大幅提升。
4
经济日报
夯实基础支撑,追踪最新业态。经济日报社建设了以“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为主体的系列技术平台,逐步摆脱了新媒体阵地完全依赖第三方平台的局面。按照“精准传播、细分服务”的理念,研发建设了“趋势”客户端、“中经广角”视觉平台等系列产品,大大提升了新闻报道网上传播效果。
5
中央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将加快建设“融合云”制作系统,支持面向电视和新媒体一体化制作和分发,打造统一的移动资讯发布平台,推动整合全台“两微一端”,统一出口、统一品牌。同时还将建设央视融媒体云平台,提供“采、编、播、存、用”全流程、一站式的新媒体服务和解决方案。
6
湖北广播电视台
湖北广播电视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以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云”新媒体平台为基础,建设了覆盖全省、互联互通的移动政务新媒体平台,跳出媒体内融合的“小圈子”,着眼本省各级媒体的大融合,全力打造区域性、生态级、智能化的媒体融合平台。
7
新华社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新华社把着力点放在供稿线路改革上,完善“卫星供稿”加“互联网供稿”模式,形成融媒体发稿线路,用全媒产品覆盖全网终端。同时,加强全媒体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全媒记者、编辑,今年实现通讯社业务新媒体专职人才和岗位占比达到20%以上。
8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社尝试组建系列融媒体项目工作室,打破以部门和版面为核心的工作机制,坚持一体策划、策划先行,建立常态化融媒体策划机制。鼓励编辑记者自由组合“内部创业”,推动全社编辑记者主动参与媒体融合发展。此外,借用外脑,做强智库,促进智力资源的高度整合和深度融合……
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jj/11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