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天台浙江日报天台雷峰乡水岸共

浙江日报

第版

年8月15日

NEWS

天台山雷峰乡

“水岸共治”活山乡

一条清水溪

富了农家人

游客在水世界里嬉水纳凉。包敦远摄

本报天台8月14日电

记者包敦远

通讯员徐平范正侃戴君帅

  “水变清了,人气旺了,在家门口也有钱赚了。”眼前的景象,让浙江十大治水美镇的天台县雷峰乡祥和村村支书王国先盼了好多年。

  上午9时,村头的车辆已经排成了长龙,有人提前下车去订房订餐,有人去排队买票享受水的世界。“等到客人回家前,他们还会买很多雷峰的土特产送给朋友。”王国先说,这都得益于乡里开展的“水岸共治”,促进“人水和谐”的好举措。

治好溪水引客来

  当时,我说把村前的溪水治好了就有钱赚,一些村民只当我在讲笑话。不过,治水的措施落实还是很到位的。你看,现在那么多人过来玩水,正好说明这溪流就是我们的滚滚财源。”王国先高兴地说。

  到祥和村嬉水,实际上玩的是漂流。可别小看这个项目,老板张龙告诉记者,这个暑期的日均销售量应该有张票。记者转头看了一下售票窗口,票价显示是每人元。掐指一算,这数目有点惊人。张龙微笑着坦言,去年开始经营,到现在不仅能收回全部投资,估计还能赚上一笔。

  张龙看中的,就是雷峰乡的母亲河崔岙溪其中5.2公里的河段。它曲径通幽、生态绝佳,特别是源头一座库容为万立方米的王琅水库,极具发展潜力。

  王琅水库对于发电效益的注重,一度令崔岙溪无比“纠结”——雨水丰沛时,该水库会追求发电效益最大化,能放尽放,以至于旱季就出现了无水可放、溪水断流的现象。

  张龙说:“经过科学的调度后,崔岙溪在最干旱的时节也能保证不断水,同时还解决了农田灌溉的问题。”

  15公里长的崔岙溪,经过祥和村,辗转流到了黄家塘村。2年前,该村启动恢复了宋朝古窑址建设,着着实实火了一把。而当绵绵不绝的溪水从村前流过时,外地投资商也循声而至。他们抛出了总投资1亿元、第一期投资万元的大型水上娱乐项目,让当地干部群众喜出望外。

鼓了农民钱袋子

  下午3时许,记者走进位于黄家塘村的“大爱城欢乐谷”水世界时,只见许多孩子在家长的照看下嬉水游乐,年轻人则在十几米高的滑梯上体验惊险与刺激。游客陈海东一家3口泡在水里,相互泼着水,个个乐开了花。这名从宁波赶到天台过周末的游客说:“我们网上查过,雷峰有许多体验活动,够我们玩上一个周末。”

  项目投资人之一的陈威洋说,当初他们几个合伙人看中的是雷峰的水环境,预计今年可接待游客15万人次。今年7月16日,“欢乐谷”在试营业当天就吸引了多名游客涌进来享受清凉。

  一条清水溪,不仅引来了两大水上项目,还吸引了许多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

  在外开餐馆的村民张国华看到黄家塘村的变化后,整修了自家的老房子,办了一家“井畈人家”农家乐,最多时一天要接待多人。现在,沿溪的农家乐已办了十多家,忙都忙不过来。

  

  附近村民的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百余位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拿工资。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村民在漂流项目内部或适当的路口摆起了小摊。下午1时,正是漂流最热闹的时候,来自茶丰村的村民陈彩珍挑着自家地里采摘的桃子赶来了。她说:“以前要挑到城里卖很麻烦,现在在这里一天就能卖三五百块钱。”

近年来,雷峰乡开展“水岸共治”,落实“一河一策”制度,定期对溪流进行水质抽样检测,采取控源、截污、拓排、美化、引蓄、节水等综合性措施,加快推进清淤行动、污水处理等项目,治出了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以上的一湖清水。

“这条‘水路’打通后,就把我们整个山乡带活了,也鼓了农民的钱袋子。”雷峰乡乡长徐威说,2个水上旅游项目的开业,促进了附近多个村庄的农家乐、民宿、水果采摘园的发展,壮大了乡村集体经济,预计每年带动周边村民的土特产销售万元。

文章来源:浙江日报

如果你喜欢这文章,敬请转发分享,并在下面狠狠点个zan吧!拜托您将“神秀天台”公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jj/127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