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方法 http://pf.39.net/bdfyy/jdsb/190423/7082970.html
导读: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重大决策,率先开始了建设法治中国在省级层面的实践探索。
今天上午,浙江又一起民告官案件开庭,杭州铁路运输法院2号法庭内,随着主审法官手中法槌的轻轻落下,一起杭州萧山某公司诉萧山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及萧山区人民政府行政处罚不合理一案正式进入法庭审理阶段。
庭审现场
从案情上看,这只是一起普通的“民告官”案件。然而,对于受审这起案件的法院以及双方当事人来说,今天的开庭充满着巨大的变革意味。它宣告着,一个曾以受理同级铁路运输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以及涉及铁路运输、安全、财产的民事诉讼的专门法院,从今天起开始正式履行起它作为省内首个跨政区划法院的审判职责,从此将要以更为超脱的立场,审理杭州市辖区内由其他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部分一审行政案件,确保审理的客观公正。
回顾年,浙江省行政机关败诉的占全部判决案件的32.5%,民告官”越来越多,政府败诉率越来越高,会很容易产生一个困惑:政府部门真的不守法了吗?曾经,余年的封建社会里让人们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让人们觉得“官员的屁股摸不得”。如,大清律规定:“民告官如子杀父,先坐笞五十,虽胜亦判徙二千里。”
但在人们维权意识普遍增强的今天,民告官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行政诉讼”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法学字眼。
民告官胜诉率这么高,政府部门真的越来越不守法了吗?行政诉讼案件,常常被称为“民告官”。过去一年,浙江省法院行政案件收案量出现前所未有的井喷式增长,新收一审行政案件1.2万件,比上年增长%。在审结的件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败诉的占全部判决案件的32.5%。而在年,行政机关败诉率是8.8%;年,行政机关败诉率13.9%。
浙江的政府部门真的越来越不守法了吗?
当然不是!说明“民告官难”的问题不再成为群众心头的顾虑!
事实上,年,浙江省率先开始了建设法治中国在省级层面的实践探索之后,十年间,“法治浙江”建设砥砺前行:在全国率先实施领导干部下访律师随同制度;率先发布县域法治指数;率先组织省管领导干部统一法律知识考试;率先出台法治政府建设省级标准;率先建设三张清单一张网……
浙江省长李强承诺,浙江要力争成为审批事项最少、速度最快、规则最公平、办事最规范、法治最清明的省份。“民告官”井喷式增长,政府败诉率成倍上升,其实另有原因:
一方面年5月1日《行政诉讼法》开始施行,“有案必立”;另一方面则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独立性越来越高,越来越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也就是说,“民告官”越来越多,政府败诉率越来越高,恰恰是“法治浙江”不断开创新局面的表现...
那么,浙江政府部门高达32.5%败诉率能反映什么问题?“法治浙江”是一个大概念,“法治政府”是一个小概念。
前段时间,随着各地两会纷纷召开,一些网民将各省市的“民告官”案子中政府败诉的数字进行了一个对比:北京12.1%,浙江32.5%,上海则为零。因此网上也出现了将行政诉讼败诉率作为对法院或者行政机关考核指标的声音。
法律界人士认为,还需要客观地看到这三个数字的比较基础有所不同:上海的数据仅是对以市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的统计,而北京、浙江则涵盖了从乡镇到省市县多级政府部门。而现实中,矛盾多在基层,因此后两者行政诉讼败诉率高一些,并不为奇。
“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在于依法行政,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都要以法律为准绳、以法律为检验标准。”宁波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吴建依认为,我省年的行政诉讼败诉率较高,说明我省群众的法治意识有了提高。这一方面见证了我省法治政府建设迈出了新的一步,另一方面也反映我省法治政府建设仍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但是一年高达1.2万件的行政诉讼、政府部门高达32.5%败诉率,说明我们在建设“法治政府”方面还存在不少的短板。
以前不可能上法院的“民告官”案件,这些年来也上了法院!前段时间,温州市鹿城区法院判决了一起“案子”:温州市区一家广告公司,租下某酒店的玻璃幕墙准备设置广告位,不料过程遇到“卡壳”——鹿城区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局承诺5个工作日办结广告审批,结果拖了4个月还没影。年6月,这家广告公司将鹿城区城管局告上了法庭。鹿城区法院经过审理后作出的判决是:鹿城区城管局未在法定期限内对该广告公司提出的广告方案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属于违法行为。
“现在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更容易成为被告。”温州市瓯海区法院行政庭庭长黄良聪说,因为惯性思维,一些政府部门往往注重实体,忽视程序,一些以前不可能上法院的“民告官”案件,这些年来也上了法院,因此导致了政府败诉率的不断上升。
湖州地区政府的败诉率排名全省第一
有企业告湖州市政府
年4月,在绍兴市中院,一起原告和被告均来自湖州的“民告官”案件开庭:原告是一家红木工厂,被告是湖州市政府,因为征地拆迁纠纷,这家工厂将湖州市政府告上法庭。在以往,“民告官”案中,设区市政府为被告的案子,一般都在本市审理,这个案子却并非如此。这一案件,因此也成为全省首例跨地区异地交叉管辖的“民告官”案件。
年下半年,省高院、湖州市中院联合开展了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改革试点,采取了轮换制,由基层法院轮流审理,打破了本地法院审理本地案子,法院又因财政、编制在本地,成“夹心饼干”放不开手脚的尴尬局面。
社会法治建设的进步,从而导致政府败诉率上升,这也成了意料之中的事。这在当年的政府败诉率数据上就非常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年,全省行政机关一审败诉率为13.90%,但湖州地区政府的败诉率突然飙升,排名全省第一,达到了35%。
“民告官”遇到的这些困难
新版刑诉法都能帮你解决
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行政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旨在为受到国家行政机关非法侵犯合法权益的公民和法人,提供法律救济途径,因此这部法律也被称为“民告官法”。年5月1日《行政诉讼法》开始施行。
在以前民告官过程中担心的难题,新版刑诉法都能帮你解决。
关卡一:立不了案?
通关法则:对依法提起的诉讼,一律接收起诉状!
以前,法院受理难成为原告面临的第一道“拦路虎”,“民告官”案常被以各种理由拒不立案。
新版行诉法增加条款:“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该条款进一步明确,“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在立案登记制方面,新版行诉法明确,“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今起实施的关于行诉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亦明确,“对当事人依法提起的诉讼,一律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新版行诉法明确,“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关卡二:不立不裁?
通关法则: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
“以前遇到法院装聋作哑,既不立案又不作出相应裁定,当事人往往无能为力。”清华大学教授何海波说,新行诉法作出的规定,对破解“立案难”提供了有力保障。立案的门槛降低了,遭遇“推脱”也有了救济途径。新版行诉法在第五十二条明确:“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立案、审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级人民法院立案、审理。”
关卡三:告官不见官?
通关法则: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出庭应诉!
行诉法虽被称为“民告官法”,但在实践中却往往面临“告官不见官”的尴尬。有的案件只有律师代理行政机关出庭应诉。
新版行诉法条款明确:“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最高法发布的关于行诉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上述条款规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和副职负责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可以另行委托一至二名诉讼代理人。
为了增强这一条款的约束力,新版行诉法在第六十六条指出,“人民法院对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将被告拒不到庭或者中途退庭的情况予以公告,并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者被告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依法给予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处分的司法建议。”
关卡四:“红头文件”违法?
通关法则:法院可认定“红头文件”合法与否!
一些“红头文件”违法,也成为“民告官”案件审理难的一大突出问题。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李广宇说,“法院可以在判决书当中阐明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也就是直接认定它合法还是不合法。”
新版行诉法新增条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需要指出的是,条款中所指“规范性文件”不含规章。
关卡五:行政复议时“官官相护”?
通关法则: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
行政复议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
新版行诉法相关条款:“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关卡六:地方保护主义?
通关法则: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民告官’难在哪儿?难在地方保护主义。”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说,新行诉法确立“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这有助于法院摆脱地方干预,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新版行诉法新增条款明确:“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关卡七:行政机关当“老赖”?
通关法则:可拘留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如果行政机关当“老赖”,拒不履行法院判决,法院不仅可以对单位负责人予以罚款,还可以将其拘留。新版行诉法:“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来源:浙江日报、浙江新闻、中新网监制:刘子瑜责编:陆海旻猜你喜欢是什么吸引习大大要再回浙江的这座小县城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