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业大格局大发展浙江内河水运复兴发展纪

医院订阅哦

编者按

这里盘踞着钱塘江、瓯江、椒江、甬江、苕溪、运河、飞云江、鳌江八条长龙,这里也有京杭运河、浙东运河彰显着世人的智慧与辛劳,因水而生、依水而兴,浙江自古以来水运极为昌盛,而今复兴,也备受瞩目。本号自今日起,将不定期更新《大美浙江港航之美》系列报道,见证全省港航水运复兴路。

江南水乡,万物兴盛。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自南向北、自西向东,水串联起了全省11个中心城市,连接了4大都市圈、所有地级中心城市、一半以上县市区和浙北水网绝大多数产业园区,一路奔涌入海,强港口、畅内河、优服务、深转型,书写了一部气势恢宏的水运发展史。

“十二五”的脚步悄然过去,全省内河水运复兴却早已大步走上了“北提升、南畅通、东通海、西振兴”的康庄大道。全省水路客运量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高等级航道里程居全国第三位、航道养护和管理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进军的号角,正响彻整个神州大地。

迈入“十三五”,我省水运行业将以“八八战略”为指导,紧紧围绕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以创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加快江海河联运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加速转型升级,建成现代化水路交通运输体系,助力全省建成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构筑四大交通走廊,推动全省经济大繁荣、大发展。

补齐短板,开创行业新气象

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的最大信号。而补短板是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可或缺的一环。从传统水运大省到现代化水运强省,浙江内河水运始终紧跟中央步伐,不断补齐短板,实现自我飞跃。

不久前,耗时4年、最多可容纳10-12艘-吨级船舶同时过闸的富春江船闸正式开始试运行。该船闸启用后,企业原料弃路走水,仅煤炭一项,一年就可节省运输成本万元。如果全部改用水运,全年能节约0万元左右,水运的低成本效应不言而喻。而这只是浙江水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内河通航能力的一个“缩影”。

年底,全省内河航道里程达到公里,高等级航道达到公里,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规划航道达标率为56%。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的基础上,我省内河水运得以快速复兴,大踏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

之于内河水运,如果说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块短板,那智慧港航建设就是不折不扣的一块长板了。内河水运网的建设,让智慧港航最大化发挥出了积极效能。

而依托“互联网+”的便利,我省初步建成了以办公自动化、监管立体化、服务网络化、指挥协同化为特征的智慧型港航。且借助成果转换,内河水运网实现了不断的优化升级,助力我省水运事业驶向发展快车道。

未来,我省还将打造浙江港航网、浙江港航GIS公共图、浙江港航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浙江港航数据交换和服务云中心、浙江港航信息化建设运维和网络安全标准体系“五个一工程”,着力推进智慧港航云网合一架构,基本建成以电子报告、电子巡航、电子执法为依托的港航管理新机制。

江海河联运,开辟发展新格局

如果说海洋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所在,那么内河水运就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所在。随着内河水运的全面复兴,我省在发挥自身腹地作用的同时,还将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

港口、海洋、内陆,要实现它们的有效连接,离不开四通八达的内河水运网。为此,一方面我省以杭甬运河对接宁波舟山港,以杭平申线、乍嘉苏线航道对接嘉兴港,以瓯江对接温州港,以椒江对接台州港,利用点线的贯通,将整个内河水运航道与河港、海港变成统一的整体,助力建成“两点一线、由陆到海”的江海河联运体系。

“一条大运河相当于三条铁路的运力”这是过去人们对内河水运网的赞美,但在今天看来,在多式联运体系日渐成型的当下,显得更为明显。

以往从东北三省和国外进口的粮食,通过水路运至上海和宁波后,必须改从公路运输至萧山,而今,依托内河水运实现多式联运后,就能直接一条水路通道底了。

“测算了下,虽然水路所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水路运输能节约一半的成本。”省港航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伴随内河水运网向海延伸,内陆的物资可以直抵海港,出口到世界各地。这其中所能激发的产业潜能、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将难以估算。

未来,我省还将持续推进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以三级、四级航道建设为重点,建设以京杭运河、杭甬运河、钱塘江为核心的10条江海河联运主通道,加快覆盖全省11个中心城市和一半以上县市区,以及一大批产业园区的江海河联运航道网络建设,高水平构建服务四大经济发展的水路交通走廊,与沿海港口进行深度对接融合。

此外,我省还将集中力量打通影响水运的“断头河”,消除制约全省高等级航道网布局的瓶颈,贯通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内河通道,以浙北航道网对接上海、江苏,辐射安徽、江西,形成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对内开放大格局及“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大格局。

预计到年,全省内河货运量将达到2.5亿吨,沿海港口江海联运货运量达到3.5亿吨。内河水运复兴所织就的“水运梦”,将与“中国梦”一起引吭高歌、大步向前。

转型升级,助力行业新发展

毋庸置疑,内河水运的发展,带动了沿河、沿海的一大片产业。而这些产业的转型升级,将进一步助推内河水运的转型发展的。

在嘉兴,依托内河水运复兴,成为了全省首个以港产城统筹发展为主题的海洋经济发展试验区。在湖州,依托内河水运网所支撑起的产业发展优势,这个创建了内河水运、临港产业、生态城市“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的小城,摇身一变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

接下来,随着临河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湖州正在聚焦向水运、物流、产业三位一体发展转型,向集装箱等特种运输转型,向集约型港口发展模式转型,向航道和船型等标准化方向转型,向安全智慧绿色水运转型,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内河水运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而这之中,我省在绿色水运方面的成效,尤为突出。一方面,我省积极推进清洁能源船舶、节能标准船型的开发应用,从源头上切断了污染产生的可能;另一方面通过开展运输船舶生活垃圾、油污水接收上岸专项整治,杜绝了船舶运输中垃圾污染、水污染等的产生。

同时,还着力建立行业节能减排指标和相关标准体系,开展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改造试点工程,开展嘉善芦墟塘绿色生态航道养护试点,并切实推进湖嘉申线湖州段创建“五水共治”生态样板航道,真正做到将绿色发展要求贯彻到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养护和管理的全过程。

未来,依托内河水运网,我省将积极推进水上巴士、游艇等,完善内河水上客运体系,促进水路客运的规模化、个性化发展;提升水上旅游客运服务,做好旅游特色航线开发,实现水运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优化传统航运服务业结构,带动航运金融保险航运咨询信息、航运运价指数开发等同步发展……可以说,内河水运前进的每一步,不仅可助力旧产业的优化,还能助力新产业的出现。

对标国际,争创一流。沿着当前的发展道路一直前行,我省将打造现代化江海河联运航道网络,不断完善和拓展内河水运网,内河水运之路流淌得更远、更深。

本文刊登于年1月4日《浙江日报》

编辑

石榴设计

乙烯









































白癜风治疗方法
白癜风该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jj/81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