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家治白癜风治得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一篇迟到的雁荡山纪游
□徐贤林
楠溪江还不是风景区的时候,我们学校组织高中部四个班级学生游雁荡山。人称雁荡山是东南名山。我家乡南面的山脉就叫雁荡山脉。
当时的我们还填不饱肚子,因此对旅游没有概念。不过,能休课到陌生的地方散散心总还是好的。语文老师给我们进行“恶补”,油印了沈括的《雁荡山》和徐霞客的雁荡山游记供我们认识“雁荡山”,我们古文功底差,通读两文后,也就了解雁荡山的大概。教体育的鲁老师倒蛮“煽情”,他在练习簿的纸张上画出许多幅水彩画,画技肯定是拙劣的,但他用富有感染力的绿色做基调,使这些画作竟然拥有了极强的视角冲击力,大家挤在宣传栏前围观。大龙湫、能仁寺、北斗洞、合掌峰……我记住了这些景点的名字。
学校以一个营的编制列方队操练了一个上午,两位校长任营长和教导员,我班班长任副营长,下设连排班,我只是一名“普通战士”。这次出游也算“行军野营拉练”。我们徒步出行。
那天早晨,我们身背被铺水壶列队完毕。出发,校长一声令下,旗手开步走,还算正齐的队伍缓缓穿过古镇圣旨门街向雁荡山进发。
已是深秋,天高气爽,风有点凉,红旗猎猎劲飘。我们取道田龙峡谷。中午时分,我们在一个叫“黄塘山”的地方打尖休息。一位老师介绍,水那边就是乐清地界,已属于广义上的雁荡山了。我有点好奇,这条小山涧就成了永乐两县的一处分界线,而且一越过小山涧,我们就踏上雁荡山了,我们要“游览”了。吃过干粮后,我们继续行军。我走在第一队的中部。我们在林荫山岭上缓行,我回望,但见长蛇形的弯弯曲曲的队伍在点缀红叶的山林间穿行,倒也蔚为壮观。这条岭是连接永乐的一条古道,一路上坡,悠长。中午打尖休息时,我就看到了那个缭绕着雾霭的山凹,但是我们越过一座又一座山尖时,那个山凹依然是那般遥远。一位走过这条古道的老师说,这便是有名的“骗人凹”,从看到山凹到登上山凹是大半天的行程。我就想,其实山凹并不骗人,而是善意诱导跋涉者不要歇脚,以免耽误行程。
我们这支队伍穿越山凹时,已暮色四合。
我们在一个叫“上马石”的地方宿营。我们被安排在一座大祠堂里。一整天的“行军”累得大家疲惫不堪。大家在这个静谧的深秋夜晚收获了温馨的梦境。
第二天中午,我们进入原则意义上也就是狭义的“雁荡山”。我已记不清游览景点的次序,总之是大龙湫、能仁寺、燕尾瀑等一路观赏过去。我们接近大龙湫时,大龙湫先声夺人,沙沙沙的流水声穿过树林,富有极强的诱惑力。我直面大龙湫瀑布时,感到震撼,有些无所适从,深感天工造化的伟大和神奇。我接触真正的瀑布是从大龙湫开始的,后来观赏过国内的许多著名瀑布,但从来没有哪条瀑布能震撼我。大龙湫瀑布是白色的,在黑褐石壁的映衬下显得活泼灵动,水幕落地前是雾状的水珠,我面对白色的活泼灵动的大龙湫瀑布萌生吟诗的欲望。我的“旅游”也从此刻开始了!石壁上镌刻着许多题词,我唯独记住了一帧题刻:白龙直下活泼泼的。题一千刻一万,哪及这八个字传神?后来的履迹表明,首站观赏大龙湫是个不小的失误,我们随后观看燕尾瀑和小龙湫之时,了无感觉。
能仁寺只是一处废墟——甚至连废墟也不是,因为有些寺基被复垦了。这本来是座富有传奇色彩的寺院。相传建寺的砖瓦不是挑上岭的,而是在岭上排起长龙的运砖瓦民夫“擂鼓传花”般将砖瓦传递到寺院,如果当时有人能定格下这个场景,何其美妙!能仁寺的另一奇观是这个寺院有一口大镬,一镬粥就够数千人食用。我见到了这口大镬,大镬随意摆放在一座简陋四周无遮拦的亭子里,锈迹斑斑,说不出的苍凉。在能仁寺废墟上徜徉,我的心中荡漾起最朴素的宗教情绪。我想象:在蓝天白云下,小沙弥奔走忙碌,钟磬声悠远绵长,善男信女摩肩擦踵……
当时的雁荡山没有多少游客。我们是最大的“旅游团”,景区里只有为数不多的餐饮店和旅馆,景点不售门票,景区还是农民的生息地。雁荡中学是规模最大的建筑群。我们不是来旅游,我们突兀地闯入当地农民的生活之中。牛羊与游客抢道,暮色里升腾起一炷炷诱人饥肠的炊烟,公鸡打鸣声在峡谷里激起嘹亮的回声……我甚至怀疑,这里莫非就是陶潜心中的桃花源?我感受着这里的亲和,这里与我楠溪江畔的家乡一样是怡静祥和的乡村,只不过山岩更加峻奇罢了。
当然,具体的景点肯定要去观赏的。我们自由组合去游览,灵峰区、灵岩区是雁荡山的精华区域,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我三次观赏合掌峰,我感受到移步换形的美妙之处,登合掌峰,此时该峰示人的是观音洞,一线天和岩壁上神奇的细流令人惊叹,白天遥望该峰,矗立的孤岩就是美人的合掌,月色之中的合掌峰,则成为有婉约动人传说的夫妻岩。我独自一人游览了北斗洞,我饮过北斗洞中的“仙水”,北斗洞内古朴的陈设将时间延伸到悠远的崇道时代。我去三折瀑,我去小龙湫……我的心中逐渐形成清晰的立体的雁荡山。每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借宿的建在山涧斜坡上的民房时,都有收获的喜悦。
一个星期眨眼而过。接到返程的指令时,我竟然感到自己对雁荡山已依依不舍。
我们取道清江、虹桥、越泽基山、过花坦,两天行程回到枫林镇。
老师吩咐每人写一篇游记。我苦思冥想,活泼灵动的瀑布、锈迹斑斑的大镬、高矗入云的石峰、悠然作息的农民……这些信息一个劲儿地在我的脑海里冲撞,最后,我只在作文簿里写下题目:风景在路上。
不是吗?古人都只写下“欲题龙湫难下笔,不游雁荡是虚生”便歇笔呢。
后来我多次或专程到雁荡山游览或偶尔路过,但总也找不到30年前首次游雁荡山时的感觉。我心中的桃花源不见了。大龙湫瀑布只有象征性的流水。北斗洞被建筑物填得满满当当,这确实有悖于道家的空灵思想。合掌峰前那处圆润可人的大石壁上镌刻了许许多多红色的大字看着总是那么碍眼。还有灵岩的悬崖栈道,还有……
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作者简介:徐贤林,温州人,浙江省作协会员,温州日报报业集团资深记者。二十多年来写作纪实、小说、散文,作品散见于知音、报告文学、散文、人民日报、新民晚报、青年文摘等报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ls/12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