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癫疯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7288900.html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摘
编者按:
年2月至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二百三十二篇。这些短论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年5月6日,浙江日报社经再三征求习近平同志的意见,并在征得习近平同志同意后,以《之江新语》的书名,将这些短论结集出版。本刊特选登其中四篇短论,以飨读者。
文化是灵魂(二〇〇五年八月十二日)
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文化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力量为文化力量提供发挥效能的物质平台。然而,任何经济又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使人的经济活动与动物的谋生行为有质的区别;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促进社会主体间的相互沟通和社会凝聚力的形成;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先进文化与生产力中的最活跃的人的因素一旦结合,劳动力素质会得到极大地提高,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会得到极大的拓展,人类改造自然、取得财富的能力与数量会成几何级数增加。文化力量对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十分明显。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对生活其中的人们产生着同化作用,进而化作维系社会、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
文化育和谐(二〇〇五年八月十六日)
构建和谐社会,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ls/14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