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色字体可与我们在一起
有风来拖出了水平,拖出了境界,拖到被无数人弃剧的(可能也有人的弃剧原因是“不tuo”)《大头娘娘和小头皇帝》,昨晚迈过了60集大关,媚娘终于要从一只“又单纯又善良的小白兔”变强变狠走向一代女皇了!
剧里剧外,大头娘娘真是好不容易啊,除了不停地被算计,还因为一句“唐三代而亡,女主武氏代之”的传言被不停地算卦,送走了太史令李淳风,又来了他的师父——我国古代著名的星象学家、相士、道士、风水大师袁天罡。
我有一个朋友吐槽说,拍这部剧哪需要3亿呢,安排袁天罡第一集入宫先指认了武媚娘,手起刀落,则大唐盛世不复波折,全剧终。
这样,就不会那张唐代出现线装书的题图了↓↓↓
但我们今天要说的输赢,不是指这种低级错误,而是关于人生。不妨逆向思维一下,如果武媚娘没事的时候多给自己算算卦呢?
不求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求把想拉黑的人拉黑,但至少可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再借此自我包装一下,把自己洗洗白,也用不着李世民临死前还求长孙大人放过武媚娘了,看着好心酸。
在这项技能上,武媚娘有一个同样是女神级别的榜样——嫦娥。
据《隋书·天文志》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你看,一切都有转圜之处。主动算卦,了解命运,尊重命运,方能伺机而动。
那为什么一开篇要铺垫这么长一段关于一代女皇的废话呢?因为,《隋书·天文志》的作者,就是李淳风啊!
△仙风道骨的李淳风,也被《武媚娘传奇》玩坏了
循循善诱都是这样的,举一个栗子,讲一个故事,遥指一条阳关道,然后,真正的大师就上台开讲(gua)了。
你真的不想学学?
◢「奔月之事,卦说了算」◣
文
雨中草民
壹·真相“嫦娥奔月”的神话家喻户晓,它的起源、传说和演变深深烙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情结和印记,《山海经》是我国目前公认的最早的文化典籍,其中的章节“大荒西经”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历代研究者从语音学的角度考证,“羲”这个字古音读作“俄”,常羲就是“嫦娥”。后代的人在此基础上加以演绎,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
但随着现代学者借助人类学、图腾学、博物学和天文学,对该书的研究逐渐深入,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常羲浴月选自《古本山海经图说》
“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的意思是指观察日出日入天文现象的氏族头领——一个叫“帝俊”的男人,娶了观察月升月落天文现象的氏族头领——一个叫“常羲”的女人。这个女人确定了一年有十二个月,她还与丈夫认定太阳绕黄道一圈(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一个回归年有.25天。所谓“夫唱妇随”,借助神话故事讲述天文历法才是其真正用意。
“有女子方浴月,此始浴之”的意思是指新的一年开始了,这个女人又开始用崇拜的形式往倒影在地面和水面的月亮洒水祭祀。其实我们所熟悉的“猴子捞月”的寓言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先民对这一天象的好奇。
“浴月”是一种图腾氏族的仪式,每当月晦时,或对着月的方向泼水,或在水边看水中月影、月相,希望将月上阴影洗去,因为远古的人类无法科学地解释这一天文现象,借此冀望“神灵”庇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常羲这一母系“拜月”氏族对月的“敬仰”,历经附会,成了我们所熟悉的这则神话故事的第一个版本。
贰·奔月第二个版本有了更丰富的内容情节,读来饶有趣味,它记载于东汉张衡的《灵宪》中,此书现已不存,幸好《后汉书·天文志》和《隋书·天文志》将其保存了下来。《隋书·天文志》的作者名叫李淳风,是星象学家袁天罡的弟子,做过太宗朝的司天监,即掌管天文历法的大官。四川阆中古城现在还保存着他修筑的观星台,前年我曾到过那儿,可惜时间紧迫,缘铿一面,至今引为憾事。
该版本原文是这样的:“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西王母选自《古本山海经图说》
先从文意来分析这则故事,文中的“姮娥”后来为什么变成了“嫦娥”,主要是为了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说文解字》说:“恒,常也。”主人公是女子,加一女字旁,就成了现在这个名字。
“归妹”一词又作何解?一种解释是指女子出嫁,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邶风·燕燕”、“召南·鹊巢”、“周南·汉广”和“周南·桃夭”等篇章均对这一民俗场景进行了不同的描述,尤以《诗经·周南·桃夭》最为著名,“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古代女子出嫁往往选择在百草奋发、欣欣向荣的春天,或许是因为先民从大自然物象中联想到了人类自身的繁衍,“你瞧,桃花开得多鲜艳,这位漂亮的女子嫁过去,一定会家庭和睦,子孙满堂。”
还有一种意思是出嫁的女子回家看望父母,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回娘家”,《诗经·周南·葛覃》也有类似的描述,“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开心地告诉我的老保姆,和我快快把脏衣服洗干净了,我要清清爽爽回娘家去看父母。)
叁·出逃我们的女主人公嫦娥当时可能也是这种心情,但她似乎没有这么如意。羿是崇拜和观察太阳运行的氏族,也是鸟图腾族,善射;嫦娥是拜月族。两家的联姻看来并非美满,首先时间观念就不一样,一个早起晚睡,一个晚起早睡;其次,生活习惯可能也不一样,一个生活在东方,一个生活在西方,远隔千山万水,气候环境千差万别,水土也不服。
所以,嫦娥悄悄地偷了羿从西王母那里得来得“不死之药”,一个“奔”字意味全出,这个“不死之药”从古至今的研究者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我以为是一种蒙骗过关的药物或者是过关卡的令牌和,否则就很难解释“翩翩归妹,独向西行”这句占词。
不过,嫦娥将要辞别“太阳族”回归母族“拜月族”时还是忐忑不安的,生怕这一举动稍有不慎会引起两个氏族的不和甚至冲突和战争,所以她到一个名叫“有黄”的占卜者,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算命先生那儿去算了卦,卦辞很好,出走没有大碍。
最终,嫦娥选择了“晦”日——农历一个月的最后一天、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出逃”。农历月份是依据月亮围绕地球一圈来确定的,一个朔望月的天数大致为29.53天,在初一、十五、三十分别呈现出朔、望、晦三个不同的月相。四周黑压压的一片,逃是方便逃了,但对一个独自夜行的身材曼妙(翩翩)的漂亮女子来说,一不小心,很有可能会出现像我们现在所说的“失联”这一情况,所以卦辞才有了“逢天晦芒,毋惊毋恐”这句话。
△嫦娥奔月(汉画像石)
嫦娥这一走,一共走了半个月,在交通发达的今天看起来是很慢,但在当时算很快了。或许是她归心似箭、有点慌不择路的心情使然吧。卦辞“后且大昌”指的就是“望”日,农历十五、十六月亮最圆、月华如水的时候。
历经千辛万难,嫦娥终于回到了娘家,她再也不回夫家了,有了一份专门的职业,安安心心地通过物候的变化来观察月亮的阴晴圆缺,这就是卦辞最后说的“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现在常说春天到了,“鹊始巢,桃始华”,讲的就是节气与物候的关系。古书《夏小正》记载了许多这样的例子。蟾蜍是水族动物,它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与月亮有很大的关系,《淮南子地形训》说:“蛤蟹珠龟,与月盛衰。”《淮南子·天文训》又说:“月者阴之宗也,是以月虚而鱼脑流,月死而螺蚌憔”。所谓“螺蚌憔”,是说没有月亮的夜晚,捕鱼者一无所获。这说明水生动物在夜晚的活动,与月亮的盈虚变化,关系极为密切。而处在渔猎时代的先民,以明月当空的夜晚捕鱼,最为理想。
肆·卦像再从《周易》的卦象来分析,《周易》八八六十四卦中涉及到“翩翩归妹”这句占辞的卦象有两个,一个是坤上乾下的天地泰卦,泰卦第四爻和第五爻的爻辞分别是这样说的“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意思是商朝的开国皇帝商汤嫁妹的时候很简朴,与邻居打成一片,相处得很好,这样的婚姻很幸福也很圆满。
△归妹卦上震下兑。就人的属性而言,震为长男,兑为少女;就人的行为而言,震为行,兑为悦。美女高兴地跟着帅哥,生动形象。兑也为毁折,两人也需要坚贞自守,以免分手之虞。
另一个则是直接与占辞重叠的“归妹”卦,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排行第五十四。我以为嫦娥当时占的就是这个卦,“归妹”震上兑下,从人的属性衍生的卦象来说,震为长男,兑为少女,少女跟长男,有婚姻之象。从整个卦象而言,一年四季都有,震位东,指代春天,兑位西,指代秋天,“归妹”卦二至四爻组成离卦,离位南,指代夏天,“归妹”卦三至五爻组成坎,坎位北,指代冬天,这符合“拜月族”的嫦娥和“太阳族”的羿“观天察地,敬授农时”的职业身份,尤其是“归妹”卦第五爻的爻辞更能证明我的推测,“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既望,吉。”
从卦象衍生的天文属性来说,坎为月,在三至五爻居中,二至四爻为离,离为日。震上为东,兑下为西,所谓的东西相望,正是望月的时候,嫦娥这个时候回家,就如“月光下的凤尾竹”一样,美好安宁,大吉大利。
本期制作:凌子爱西瓜
有风来
云世界再美,也要有风。
_zjrb
北京治白癜风上那个医院白癜风哪里治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