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脱贫攻坚万众一心

习近平对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万众一心埋头苦干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李克强作出批示

在第三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设立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对扶贫开发作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树立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对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奖首批获奖者和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这一任务,需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战,需要各级扶贫主体组织推动,需要社会各方面真心帮扶,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扶贫机制和扶贫方式。要广泛宣传学习先进典型,激励全党全社会进一步行动起来,激励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行动起来,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万众一心,埋头苦干,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不断夺取脱贫攻坚战新胜利。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多年来,全国涌现出一批批生动感人的扶贫先进典型,在带动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谨向“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和扶贫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广大工作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同志们以他们为榜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凝聚发挥国家、集体和个人力量,以更大的决心、更硬的举措、更扎实的工作,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困难群众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要通过表彰先进人物,在全社会宣传学习扶贫脱贫先进模范的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无私奉献、扶危济困、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精神,以动员更多力量参与扶贫并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要进一步健全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脱贫攻坚环境氛围。

会议宣读了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批示,对全国脱贫攻坚奖、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国务院扶贫办、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扶贫办负责同志等出席表彰大会。

习总大秘“辛苏”主政江苏的这3个月

在今年6月30日,李强作为浙江省长在G20召开前夕,突然调升到江苏任省委书记,与习近平浙江工作时在《浙江日报》开辟“之江新语”一样,李强到江苏主政后也在江苏省委机关党报《新华日报》开辟以“辛苏”名义的专栏文章。

“辛苏”的文章大多发表在江苏召开重要会议或作出重大决策前后。“辛苏专栏”不仅是指导江苏各项工作部署的一个窗口,也是外界观察这个经济大省政情的窗口。

江苏省委新闻网上的“辛苏专栏”

李强生于年7月,浙江瑞安人。做过工厂职工,仕途起步于家乡浙江瑞安县,曾任该县团委书记。离乡后,李强上调浙江省民政厅,从农村救济处副处长一步步晋升至省民政厅副厅长。此后,他重回地方历练,在金华代管的县级市永康任市委书记,随后再次上调获任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年,李强升任浙江省工商局局长,成为正厅局级干部。年,时年43岁的李强再赴地方任职,接班当时升任浙江省副省长的王建满,出任温州市委书记。时至今日,李强仍是温州建市30多年来上任年龄最小的一位市委书记。

主政温州两年半后,李强第三度上调。年底,他接班转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的张曦,出任浙江省委秘书长,一年后进入习近平时任浙江省委书记领导的常委班子,46岁时成为副省级干部。李强在省委秘书长岗位上工作逾六年,先后辅佐习近平、赵洪祝(现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两任省委书记。

进入年,李强的仕途开始提速,他先于当年初接班转任宁波市委书记的王辉忠,担纲浙江省委政法委书记;又于当年底接班升任浙江省长的夏宝龙,任浙江省委副书记,并继续兼任省委政法委书记。

年11月的中共十八大上,李强当选中央候补委员。此后,随着夏宝龙接班上调中央的赵洪祝出任浙江省委书记,李强再度填补夏宝龙留下的空缺,53岁时就任浙江省省长。

10月10日,《新华日报》二版“要闻”刊发了一篇署名“辛苏”的文章——《以实干赢得群众点赞》。

这是“辛苏”3个月内第10次在这份江苏省委机关报上发文,在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上,专门开设了一个“辛苏专栏”,对辛苏的上述文章进行集纳。

这10篇文章都说了什么?辛苏为何要写这些文章?

主要聚焦4大领域

“辛苏”第一次出现在《新华日报》上,是在7月11日,文章的标题是《牢记使命砥砺奋进》。

作为“辛苏专栏”的开篇,该文谈的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体会。“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准确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上取得更加过硬的成果。”辛苏写道。

文中,辛苏提出了“五个坚持”,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动摇、坚持推进改革发展不停步、坚持造福人民群众不忘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坚持奋发干事创业不懈怠。“面对建设新江苏征程上的诸多困难挑战,全省党员干部要提振精气神、焕发新风貌、展现新作为,敢于担当负责、勇于迎难而上,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辛苏说。

《牢记使命砥砺奋进》

在随后的9篇文章中,辛苏的聚焦点主要集中于四大领域,分别是政府自身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

这些文章篇幅大多在~字之间,标题即是文章要表达的核心观点,切口普遍很小但直指症结,最终又落脚于江苏的全局发展。

比如《用政府权力“减法”换市场活力“加法”》,辛苏写道:“一子落而满盘活。做政府权力减法,要有问题导向,有的放矢做减法:企业缺乏活力,跟政府相关的原因在哪里?最需要做的减法是什么?减法要减在要害,加法要加在关键,只有真正解除政府权力对创新创业的各种制约,才能真正换来市场活力的竞相迸发。”

在《老百姓的感受比数字更重要》中,辛苏认为:“衡量工作成效,免不了用数字说话。但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切不可陶醉在数字里自娱自乐,要明白,老百姓的感受,比数字更重要。”“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改一改简单用数字来衡量工作成效的老习惯,坚决摒弃搞‘数字游戏’、玩‘数字空转’;就要学会从百姓感受中发现问题、找到工作着力点,用百姓感受来检验、衡量各项工作的成效,让老百姓感受到有温度的发展。”

在《确保换届风清气正》中,辛苏说:“换届风气如何,直接影响换届工作成效,关系到干部队伍的精气神,关系到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他提醒,领导干部队伍中素质高、能力强、有政绩的干部很多,但能够选进班子、得到提拔的毕竟是少数,“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把个人升迁看作志在必得的东西,更不能试图以违纪违法的手段达到个人升迁的目的”。

同时,这些文章文风活泼,用语生动,通俗易懂,善于用比拟手法诠释自己独到且不乏犀利的见解。

比如关于企业与经济的关系,“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细胞有活力,经济就有活力;细胞一萎缩,经济就萎靡”;关于城市,“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是精神的家园。然而现实中,我们的很多城市恰恰缺少了文化个性、精神气质,不少城市长着一张相似的平庸的‘脸’”;对于领导干部的素质,“对担任‘一把手’的领导干部来说,‘心胸要宽’既是个人修养,也是带好班子的保障。唯有心胸宽广,才能做好‘班长’而不是‘家长’,做好‘一把手’而不是‘一霸手’”。

呼应江苏重要会议和决策

从报纸版面看,辛苏已发表的10篇文章中,除开篇《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和第2篇《用政府权力“减法”换市场活力“加法”》刊登在《新华日报》的头版,其他均固定地发在二版也就是要闻版的右上角位置。

《用政府权力“减法”换市场活力“加法”》

从时间节点看,这些文章大多发表在江苏召开重要会议或作出重大决策前后,可以说,“辛苏专栏”不仅是指导江苏各项工作部署的一个窗口,也是外界观察这个经济大省政情的窗口。

7月22日至23日,江苏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召开,对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做好该省城市工作作出部署。全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城市工作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提出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着力彰显城市文化内涵,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着力创新城市管理服务,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城市发展路子。

全会召开前的7月21日,辛苏在题为《让城市散发文化的温度》的文章中写道:摒弃千城一面,塑造城市之美,我们必须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努力寻找特色、强化特色、建构特色,让城市携带“文化基因”,富有个性魅力,使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

全会结束后的7月27日,辛苏又发表《多一些“长”出来的地标》。文章认为,如果让外地人挑出最能代表南京的建筑,他们会选明城墙、中山陵,而不是近年冒出的“地标建筑”。道理很简单,这些老建筑,是在城市肌体上“长”出来的,而有些新“地标”,与城市风格品位格格不入,是硬“加”进来的“陌生人”,“城市建设出‘新’不能忘续‘旧’,以保护城市风貌的完整性,多些‘长’出来的城市地标,多些‘长’出来的城市特色。”

8月7日,江苏省委首次举办县委书记工作讲坛。对于县委书记如何做好“一线总指挥”,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讲坛上提出4点具体要求:提起气来,沉下心去;坚持实干,勇于创新;肩膀要硬,心胸要宽;在清正廉洁上做表率。他同时表示,“让各县在这个讲坛上,展现工作特色、发展特色,同时引导大家培育特色、培育亮点,形成江苏发展的‘百花园’。”

8月25日和8月29日,辛苏接连发表《肩膀要硬心胸要宽》和《县域发展要争创特色》。

在前一文中,辛苏认为:“在推动发展的战场上,领导干部应具备什么素质?‘肩膀要硬,心胸要宽’无疑是重要一项。”“‘肩膀要硬’‘心胸要宽’两者互为依托,不可或缺。对领导干部来说,光肩膀硬不行,光心胸宽也不行。只有两者兼备,方不愧为有才又有德,方能在尽一人之力的同时,聚起班子力量,合力开创发展的新境界。”

后一文中,辛苏表示:面对激烈的县域发展竞争,不少地方都在想方设法集聚发展要素,突破瓶颈制约,拓展发展空间,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要形成这种核心竞争力,创特色,无疑是关键。

10月8日,江苏省委举办第二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李强在讲坛上讲话时强调,全省市县乡三级党委换届已全部顺利结束,未来发展目标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要狠抓落实。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确保全面完成年初提出的各项目标、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10月10日,辛苏发表《以实干赢得群众点赞》。文章认为:“群众评价领导干部,最重要的标尺是实干:不仅看你说了什么,更看你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随着市县党委换届陆续完成,我省一大批领导干部走上了新的岗位。在新的起跑线上,唯有沉下心、俯下身,把工作干在实处、干出实效,才能赢得群众点赞。”

《以实干赢得群众点赞》

7月29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近2个月后的9月27日,李强就全省科技创新大会部署落实情况赴南京调研。他在调研中强调,“江苏科教优势明显,这是我省推进科技创新的最大资源”,提出“把这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9月28日,辛苏发表《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直言江苏在科技创新和科教资源转化上的不足,认为“要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抢得先机,就必须打开科教优势向现实创新发展优势转化的通道”。

辛苏3个月的10篇文章

1、7月11日《牢记使命砥砺奋进》

2、7月18日《用政府权力“减法”换市场活力“加法”》

3、7月21日《让城市散发文化的温度》

4、7月27日《多一些“长”出来的地标》

5、8月25日《肩膀要硬心胸要宽》

6、8月29日《县域发展要争创特色》

7、9月9日《老百姓的感受比数字更重要》

8、9月22日《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9、9月28日《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10、10月10日《以实干赢得群众点赞》

核心提示:

中国政府政策发布

高层动态治国理政

想了解更多内幕,长按下方







































中科UM-D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nr/21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