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音频朗读:本期朗读者:孟沐耳孟美兮妹妹,现就读于温州艺术学校表演专业。朗读文本赏析:《晤乡》作者:孟美兮,浙江省永嘉中学高三学生。现任浙江省永嘉中学摇篮文学社名誉社长。从年开始发表文章,至今在《中国校园文学》、《中学生》、《读天下》《当代作文》、《美文》、《中学时代》、《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今日永嘉》、《永嘉文艺》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数十篇。作者照片我站在这里。烈风,晴空。干燥的空气混杂尘土呛着鼻息,天边几朵嫩云。在浓密的喧哗里,我抱着包,像一块陈皮淹在沸锅里。褴褛的土地,托着凋敝的船只,来来去去。扯票头的老头,刮光的脑袋上稀稀疏疏冒出白发,总穿又黄又皱的渡轮制服,我把船票递过去,他扶一扶油腻的烟嘴,冒一个生动的笑容。我于是想起河畔辟田独坐的爷爷,他被烟草熏得油黄发亮的脸,皱纹里挤满阳光和泥土,汗水淌在青亮亮的菜田里。年代久远的钟铃,嘶哑开口,催我上船,祝我平安。我紧紧抓住扶栏,小城的风炽热,轻叩在额头。江水舔着船身,浑浊的水藏着沙,浑浊地睁开眼,笑皱了面颊。汽笛清澈地升上天空,吓跑一天云影,于是有漫漫日光。华发丛生的老妇,挑着旧扁担,笑意酿进了一整块麦芽糖。隔壁操着乡音讲电话的男人,风尘仆仆的过客,馋嘴麦芽糖的眼睛晶亮亮的小姑娘。待船靠岸,待人散尽,我摇摇晃晃踏上岸,另一队乘者急匆匆,跑得快的先去船舱占个座,可是薄暮里,这船泡进夕晖里,沉着如大山,他缓缓地踏上归程,颠颠簸簸,像载着年年岁岁,载着过往与从前。旧城区,老巷子。破檐旧廊,我熟门熟路地绕来绕去,打绳巷,蝉街,羊儿路,百里坊,第一桥。喝着滚烫新鲜的豆花,清甜甘美。买一块常找错零钱糊涂店长的猪油糕,撒个娇洒上双倍砂糖。出门左转第一个门牌,别走错,要一个灯盏糕,贪嘴就加双蛋黄。烫手,香极。油还在滋滋冒,满嘴萝卜丝。卖糖人的老伯,吆喝声里似有不倦的热诚。我咀嚼童年的零嘴,不慎碰了记忆的大包,疼得咧嘴,鼻子一酸。往街口对面去,讨一碗稀粥,一杯伏茶。大妈洗得发白的双手,盈盈的笑眼,都随莹白的米粒青绿的浮叶温热地咽进喉咙。一旁坐的耄耋夫妇,一口吴语吐得又亮又圆,粥中泛着他们苍老的面容,蹒跚里唱他们的一生。走在熟悉的十字路口,不必睁眼,不必回头,我认得出小城的味道,许多年了,路口中心的老树还在,树上泊着鸟,树头开着花。坐在石凳上小憩,院落里妇人喝茶嗅花,东家长西家短。孩子从这头跑到那头,险些冲撞了练太极的爷爷。一种天长长,地久久的氛围。我数着院里一片一片瓦当,头昏沉沉。自行车驶过去,清凌凌的响声,惊得我抬头,望着倦意的天色,昏黄的霞光,沉甸甸的云,压在肩头,我躺在故乡的怀里,飘风的钟声,知了聒噪,临街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来,夕照中满目好风光。守门的老犬早已亡故,爷爷苍劲的咳嗽声只得去梦里听,矮矮的家屋,零零落落的从前。年滚着年,月滚着月,老樟树叶不再在头顶沙沙作响。然而随便一仰头,就是故乡的云天。故乡在,我就绝不会是无家可归的孩子。檐角风过如割,游目贪看。柳影,飞檐,院角,春光。行人匆匆,我停滞这里,在这故乡。(注:此文年12月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学生》上)“我读温州”欣赏完本期的节目音频,品读完文学作品后,您是否也蠢蠢欲动,想要为自己喜爱的作品“发声”呢?“我读温州”版块是《朗读温州》栏目下的一个面向全社会朗读爱好者们的开放平台,如果你也热爱朗读,也希望为温州或自己“发声”,欢迎各位向《朗读温州》栏目踊跃投稿!内容体现“温州”元素,音频节目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以音频结合文稿(姓名、职业、照片、原文)的形式,发送至邮箱zbwzf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