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17日《浙江日报》13版
“新三年”行动“消薄”攻坚提质增效
年底,力争全市80%以上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在义乌,一场“新三年”消薄攻坚战(~年)正在打响。
在此之前,义乌市也曾有过“消薄”三年(~年)行动。相比“旧三年”行动,“新三年”行动的目标明显升级:在“旧三年”行动中,年度,义乌市实现所有行政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逐渐呈现出多类型、多渠道、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在“新三年”行动中,所有行政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已从年度的10万元以上提升为年底的20万元以上。
“消薄”攻坚如何提质增效?国企结对成为一大亮点。“新三年”行动提出,深化国企结对帮扶机制,科学精准谋划消薄项目。依托国有企业在资金、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谋划实施市级或多镇街联建优质大项目、大产业,充分利用农村集体经济闲置资金,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充分融合国企的产业优势和镇街的资源优势,引导美丽乡村精品线周边村以房屋、土地、资金等入股精品线产业项目,探索建立国企谋划项目、村集体抱团出资入股共建产业项目等造血新模式,互利共赢,实现村集体稳定增收。
集体经济发展后的义乌市佛堂镇龙溪村乡村一角
一村一策国企争当“消薄”主力军
早在年,义乌市消薄办在充分调研摸底的基础上,探索出国企结对镇街的消薄新路径。年度,义乌市高起点谋划国企消薄项目,共推动“8+1”市属国企和13个镇街共同实施产业项目19个,为村集体增收超万元。
因地制宜制定“造血”计划,量村打造“一村一策”。“新三年”行动继续深化国企结对机制,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积极推动9家义乌市属国企和12个镇街共同实施产业消薄项目。通过多轮的组织对接活动,基本形成由镇街统筹村集体闲置资金(资源)、国企谋划项目和具体运作、村集体获得固定的收益回报的结对模式。截至目前,义乌市有国企结对项目17个,合作资金3.4亿元,预计可增加村级年收益万元。
义乌市善岳股份投资合伙企业“消薄基金”项目是义乌市商城集团(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义乌市大陈镇、赤岸镇合作的镇企结对消薄项目。7月起该基金正式开展市场化运作,大陈、赤岸共25个村集体将从中得到年化10%的固定收益分配,每年约万元。
7月,义乌市苏溪镇新厅村的商砼消薄项目现场,主体建设已完成,主楼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即将进入试运行阶段。义乌市市场集团与苏溪镇结对,市场集团租用苏溪镇新厅村东南侧地块30亩土地,苏溪镇以20%股权(万元)入股。经过协商后,苏溪镇、上溪镇与浦江县黄宅镇分别又以万元、万元和万元资金方式参与合作。每年村集体按照10%的收益分红,合计获得万元的收益。
义乌市市场集团与苏溪镇结对商砼消薄项目现场图(图片由义乌农业农村局提供)
政银共建金融惠农助力乡村振兴
义乌农商银行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正在与12个镇街签订“政银共建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合作协议,合作形式包括资金支持、党建联盟、产业培育、物业租赁等方面。“预计8月底,所有协议都将签定完毕。这一项目预计年底可增加村集体收益0万余元。”义乌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文学说。
如何政银共建?农商银行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到村里担任“金融顾问”,结合乡村文化礼堂建设,不定期开办金融夜学、普惠大讲堂、金融风险防范讲座等,同时,村里派选农村党员到农商银行担任“监督员”“宣传员”。这一项目旨在充分发挥双方整体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深化金融服务探索发展新业态。“新三年”行动提出,加大金融项目支持力度。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或参股的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简化贷款手续,并在利率上给予优惠。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谋划金融助推发展集体经济项目。
今年以来,农商银行打出金融“组合拳”,践行“乡村振兴主办银行”责任,努力下好“消薄”这盘棋。
截至目前,农商银行已与义乌市14个镇街、家行政村(社区)、63家企业建立了党建联盟;启动乡村振兴普惠大走访活动,深入推进整村授信、农户小额普惠贷款工作,实行资金优先、服务优先、审批优先、利率优惠的政策,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推广“美丽家园贷款”“农房抵押贷款”“农易贷”和“随心贷”等产品,激励各层次人员创新创业。
农商银行还与义乌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出台《义乌市“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年)》,计划投入亿元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7月末,农商银行为全市个行政村发放“消薄贷”3.99亿元,为消除经济薄弱村、助力农民致富提供了坚实保障。
相关人士表示,义乌“国企结对”的“消薄”新模式,在农业农村改革的基础上,走出了集体经济市场化经营的新路径,实现了村集体稳定增收,大大减弱了集体经济“返薄”的风险,为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助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