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莫兰蒂台风走了,什么留厦

北京青春痘医院专家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210111/8578691.html

本文刊登于《厦大青年》报总第期第三版

鹭岛风光,南国无双;厦园之景,美尽东南。优美的风景给这座城市及这座城市的最高学府厦门大学带来了赞誉,同时大家也开始担忧:作为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的厦门大学,是自满于“最美校园”的盛名之下,还是时刻不忘自强不息的初心?越是繁花障眼,越盼铅华褪尽,一场不请自来的台风,为这个疑问交上了答卷。

风从海上来

超强台风莫兰蒂为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4个被命名的风暴,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闽南的最强台风。9月15日凌晨3时5分正式登陆厦门,在“莫兰蒂”影响下,福建、浙江两省受灾损失严重。据9月17日的统计数据两省共.3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8人、失踪15人,直接经济损失.73亿元。厦门有35万棵行道树倒伏,房屋倒塌损坏处,多处停水停电,间接经济损失难以计量。厦门大学同样难以幸免,因校园受损多处蒙受经济损失,刚刚修缮完成的建南大礼堂不得不再次返工修复;生长了数十年的树木连根倾倒,留下满地残枝,“最美高校”的称号似乎也随之远去。“莫兰蒂”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留给厦大什么却值得每一个厦大人反思。

作为自然灾害的台风袭来是不可避免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防灾抗灾是唯一对策。地处东南沿海的厦门应当说不缺乏抗击台风的经验,有实时跟进的台风移动图像,有科学谋划的各级应急预案,那么台风来时校园里的同学们感觉如何呢?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而台风迫近似乎没有给同学们带来太大的紧张感。毕竟在多数厦大学生的过往人生里,台风更多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存在,新闻传播学院级的李同学表示,“因为是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从未见过台风,挺期待的”。也有人平淡以对,医学院级的许同学就称,“心情并没有什么起伏,全程都在深度睡眠,甚至忘记了当晚会有台风”。也有人在台风前后心境反转,经济学院级的袁同学自叙道:“刚开始的时候对强大的台风很好奇,后来就后悔了,因为莫兰蒂来临的晚上太可怕了,现在想想都后怕,还是希望台风少来。”对于人生经历尚浅的同学们来说,面对前所未见的暴风骤雨心理难安是正常的,而集体的安全感和学校安排下的被守护感才是紧张感被大幅缓解的原因。“尽管风大雨大,甚至进水,但是连辅导员都赶来陪着我们,又是同学们一起,有什么可怕的呢!”外文学院级的吴同学如是说。面对无情的天灾,一方面要谨慎应对,另一面要有的正是无畏的勇气,不畏惧,不轻视。对台风如此,对人生亦是如此。

风过伤心草木,风过不死凤凰木

一夜风雨后,除了短暂的停水停电,同学们的生活很快回到轨道,依旧在教室里埋头求知。而整个厦园,最显眼的伤害莫过于倒伏的树木,各种树木歪歪斜斜,或拦腰折断,或连根拔起,矗立于路旁的还有朱崇实校长巡视校园时略显落寞的背影。厦门大学的美丽离不开满布校园树木的功劳,如王国维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厦大校园的郁郁葱葱滋养了厦大学子的身心,也承载诸多深情。人文学院李晓红教授有一首诗写在莫兰蒂台风过境后,题为《我是一棵树》,从“曾经以为,你是永远不会倒下的,因为,你在这里已经矗立了三百年”到“亲爱的,请不要为我哭泣!站着死去,是一棵树的宿命!但我是不死的,因为,我是不死的凤凰,我是一棵树”,句句情真,这情感的倾注已足以引发我们的共鸣。因为我们都是厦大人,我们的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在厦大校园里绽放,这些倒下的树木都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见证者啊!风尽管去,我们怎能不伤心这一草一木。

树倒了,人心还在,倒下的树有的入土重生,有的不免死去,但不论它们是否成活,这些树木都活在我们心里,使我们的初心——厦大的精神更加焕发。这场天灾对厦大人的影响是双面的,物质上的极大毁坏与人心的猛烈觉醒同生。曾读易中天教授的《读城记-厦门岛》,他在高度认可厦门之美的同时,也持论“厦门确实是养老的好地方,却很难说是干事业的好地方”。在这样温馨美丽的厦门,或许真的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有的人在毕业后果断离开,试图追寻更多,但厦门真的会磨灭斗志吗?看厦门的救灾,看厦大的灾后重建,面对天灾这样有条理的工作绝不能说厦门是丧失主动性的。怀着“宽柔以教”的个性,却又不失“自强不息”的坚持。教职工和学生志愿者一起,以热情与团结一点点补上满目疮痍的断壁残垣,爱校情结和人文关怀跨越空间而传递,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这样的美胜过游人如织之美,还何必在意“最美校园”名头的归属呢?风过不倒的是心中的凤凰树,是不朽的厦大情。

风去,收拾山河

这一场抗灾,厦大人以自身的优异表现赢得了各界的赞誉,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导了台风后教学秩序井然的厦大。台风过后一个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也亲临厦大慰问并肯定了抗御工作。但我们不能说这场抗灾救灾没有留下遗憾,如果更加合理地修建加固树木,它们是否能更多地留下?台风中同学们高度膨胀的爱心情怀是否只能是昙花一现?有的问题依然留待探讨。但针对这场抗灾行动,不妨少一点苛求,多一点反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相信厦大人能将南方之强的精神长长久久地留住发扬,而远不仅仅局限在危机关头。

1.关于我们

《厦大青年》报由厦门大学团委青年媒体中心(简称“青媒”)报刊编辑部制作发行,致力于“反映青年声音,传承厦大文化”。每月月初发刊,月发行量四千,至今已跨越三十余年历史,总计发行期。

2.往期阅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fz/122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