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第二届普惠新闻奖揭晓获奖名单。经过近一个月的作品征集和评选工作,组委会从超过篇作品中遴选出20篇获奖和入围作品。
“过去一年的媒介演进表明,这是所有人写所有人的时代,而“普惠”将有更大价值。”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会会长张志安指出。
正在颁奖的嘉宾为财新传媒总编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胡舒立
普惠新闻奖旨在选出一年中优秀的财经报道与传播作品,鼓励新闻传播业界在新金融、新经济时代以更加包容,更多普惠的思想理念,更创新的媒介技术,关照普通人的生活、权益,呈现金融等公共服务的温度。
今年的新闻奖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蚂蚁金服商学院等机构联合主办,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担任学术指导机构。
据组委会介绍,在去年基础上,本届普惠新闻奖增设了“公共服务类”“融合报道类”“学子奖”等奖项。评委会成员由来自复旦、武大、北大、清华、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大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央行金融研究所,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十位权威的新闻和金融学者组成,经过紧张的评分,最终选出了五大类(公共服务类、消息类、深度报道类、新闻评论类、融合报道类)获奖和入围作品,共计20篇。
张志安表示,普惠新闻本质上体现了新闻公共性的价值,“新闻归根结底是为公众服务的,普惠新闻更加强调新闻要为每一个需要新闻的个体去服务”。对于普惠新闻奖的未来发展,张志安认为有两个趋势。“第一,相信会有更多的机构包括个人参与到普惠新闻的申报当中来。今天有很多的自媒体、公民写作者,其实也已经可以触及到这些领域或者体现这种精神。第二,普惠新闻、财经写作可能会从一个相对严肃的新闻领域,涉及到更多其他行业,从金融或者是泛财经的报道走得更加的宽泛和多元化。”
第二届“普惠新闻奖”获奖榜单
消息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丁玲娜
《普惠金融怎么做?业内:“弯下腰”“俯下身”加“技术改造”》
获奖理由:作者从普惠金融实践出发,通过对普惠金融领域的一场论坛信息的快速提炼,既传达了关键信息,又做了生动挖掘。作品实现了立足论坛但又超越论坛的报道跨越。
21世纪经济报道何晓晴
《独家:互联网金融监管严格市场准入》
获奖理由:作者持续跟踪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第一时间从行业内部会议中获悉政策风向并迅速报道,将年备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fz/12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