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匠 心
来源:宁波移动电视《乐活派》
欢迎在后台留言
向我们推荐您身边的匠人匠心
匠人精神,无外乎三点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三个词,十二个字,却苛刻得令人敬畏——要耐得住寂寞,受得得诱惑,克服得困难,数十年如一日,全心全力做一件没有尽头的事。
没想到,在宁波海曙一幢两层楼住房内,普通的80多平方米房间里竟然深藏着一位匠人。
俞小鲁,今年73岁,17岁开始跟随堂叔学做琴,是国内知名的琵琶制作大师。年被中国民族器乐协会和北京乐器协会联合授予“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制作终身成就奖”。
在宁波土生土长的俞小鲁之前在机械局工作,平时帮忙修修二胡之类的乐器。工厂倒闭之后,他就专心做起了乐器。俞小鲁会做二胡、古琴等民族乐器,但他最拿手的还是制作琵琶。
为了提高技艺,俞小鲁到处拜访名师。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高占春在业内很有名,上世纪80年代,俞小鲁到上海拜访高占春,但高老师除了本厂的职工外不收外来的徒弟。俞小鲁得知高占春的妻子是宁波人,于是经常带点宁波的特产去和高占春妻子“套近乎”。经过软磨硬泡,高占春终于收了这个徒弟。有了名师指点,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俞小鲁的技艺突飞猛进。
明明不是科班出身,不懂乐理,俞小鲁却通过“多问多试多记”的方法和乐器制作结缘。近50年来,一个笔记本不离手,上面详细记录着上千把琴的木料、大小、厚薄,甚至制琴那天的天气。因为,天气不好时是不能做琴的。下雨天,或是特别潮、特别干燥的天气时,都会影响木板的质地。
从选择原料,到制作面板、雕刻琴头、制作琴身,以及最后的上漆、调音,俞小鲁都是一手包办。慢工出细活,俞小鲁的琵琶每年出产量不大,仅有三十几把。这个数字对比工厂批量化生产有很大差距,但俞小鲁却不担心,他有一招独门绝技——定音做琴。
“弹琵琶的人各有喜好,有的喜欢脆亮、尖而有力的声音;有的喜欢柔和甜美,醇厚的声音。要想分门别类调制音色,通过机器生产是无法实现的。”俞小鲁说,一般有人上门来定制琵琶,先不急着挑木料,聊几句,拿把琵琶让对方弹,根据指力和弹奏习惯的不同制作,往往事半功倍。
如今,每做一把琴,他会请来多位琵琶老师,边听他们弹,边校对。工作室里的绿檀木琵琶就是得意之作,琴散发着阵阵的木料清香,琴头手工雕刻成貔貅图案,堪称绝版。市场上,这位民间匠人的纯手工琵琶最高卖到了几十万元一把。
几十年较劲儿,积蓄的是一身的手艺。几年前,在全国高档民族乐器制作大赛上,他所选送的三把琵琶包揽了金、银、铜三项大奖,也因此获得了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制作终身成就奖。
在俞小鲁的工作室里,一把绿檀木琵琶记录着这段辉煌。琴散发着阵阵的木料清香,堪称绝版,琴头与普通千篇一律的牡丹相比,更出彩,被雕刻成貔貅图案。据说有人出价20万元,他也不卖。
如今,俞小鲁纯手工制作的琵琶已经卖到了每把1.2万元至1.5万元,当然,如果有人需要,他也会非常认真地纯手工制作仅上千元的琵琶。
文字内容:东南商报、浙江日报
-END-
宁波移动电视
生活
资讯
美食
旅游
时尚
据说会生活的宁波人,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fz/1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