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 http://m.39.net/pf/a_4629689.html红通一号人物杨秀珠回国自首是这几天的热点新闻。十三年前,即年5月24日,中央政法委机关报《法制日报》率先在一版显目位置刊发通讯《女厅长失踪之谜》,首次详细披露女贪官杨秀珠出逃的新闻内幕,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现将这篇通讯重发如下,并附上记者陈东升的回忆文章《第一篇报道杨秀珠出逃新闻的采写经过》,以供参考。在我看来,杨秀珠多年贪腐一朝被查,正是习近平主政浙江6个月来铁腕倡廉反腐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杨秀珠是习近平反腐败瞄准的第一只“老虎"。本报稿子见报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当天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大对杨秀珠案的追查、追捕力度。杨秀珠后来被列为红通一号人物,或许与此有关?女厅长失踪之谜
本报记者陈东升
四月下旬的一天中午,正在老家温州市参加一个房地产会议的杨秀珠往厅里挂了个电话,称老母亲病了,要求请几天假照料老人。几天后,当有关方面领导提着礼物上门慰问杨母时,才知道前面这个电话竟然是个障眼法:老人没病没灾;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城市化办公室主任、前温州市主管城建副市长杨秀珠却在这段时间里杳如黄鹤,一去而不见踪影。事后调查证实,杨已携带女儿、女婿、外孙在上海虹桥机场仓皇出境。在温州,杨秀珠是个有着很高知名度的人——初中毕业的她原是温州市饮食服务公司一名卖馒头的服务员,在“文革”中造反起家,从此平步青云,一直跃升至有着七百多万人口的温州市任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后又调任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杨又是一个极有争议的人物——赏识她的人认为其干劲足、能力强,对她重用有加、一路提拔升迁;反对与控告她的人认为其“独霸土地审批和房地产开发大权,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大肆侵吞挥霍国家资产”,是“温州巨贪”。杨秀珠当了四五年副市长,温州市的一些老领导、老干部告状告了四五年。如同阿尔卑斯山麓清晨那场蒙蒙细雨一般不起眼,笃信菩萨、曾成功躲避过了多次“劫难”的杨秀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个名叫周道听小商人行贿行为的偶然败露,竟然会成为她从政生涯“滑铁卢战役”的导火线。事情的起因非常简单。去年下半年,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检察院在侦查温州市大工联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夏爱华受贿案时,发现一名专门替生产厂家推销代理电力设备的电器商人周道听涉及此案。在查找周道听的过程中,电力部门、房地产公司的一些要员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自然——或极力掩饰,或刻意回避,或惊慌失措,令有着高度职业敏感的反贪局检察官疑窦丛生,从而对周这一不起眼的小人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经过几番较量,周道听交代出令人瞠目结舌的犯罪事实:曾向温州市电力、建筑行业的十多名当权者行贿几百万元,受贿者包括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杨光荣。在温州,杨光荣与其姐姐杨秀珠的名字紧紧相连。正是由于这位曾任温州市主管城建副市长姐姐的安排,杨光荣才会出任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副总经理。2月26日清晨,当鹿城区检察院反贪局的侦查员将杨光荣堵在家门口时,正欲上班的杨还颇不耐烦地反问对方是不是搞错了。但检察官在审讯中出示的人证、物证迫使杨光荣不得不在当天就交代了犯罪事实:在签订市区公园路东南大厦电力设备供货合同过程中,曾一次性收受周道听贿赂十八万元。因涉嫌重大经济犯罪,2月26日,鹿城区检察院对杨光荣刑事拘留,3月10日,又予以逮捕。如果说杨光荣的被捕已使杨秀珠心烦意乱,那么,法国商人陈其跃的锒铛入狱更使她如坐针毡、惶惶不可终日。四十多岁的陈其跃原籍温州永嘉,八十年代后期回国创办了温州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在温州名噪一时。陈其跃入狱的直接原因与叶征有关——去年,有“财色行长”之称的原中国银行温州分行行长叶征被捕后交代出前者曾向他行贿四五十万元,陈因此而成为中国司法机关的通缉对象。但陈之所以在温州成为人们谈论腐败之类问题时的热点话题,却与杨秀珠连在一起——在杨任温州市主管城建副市长期间,陈的公司曾以五千多万元的极低价获得华盖山东麓原温州市动物园地块的使用权,而后建设开发“米莉莎花苑”——同是这块地皮,在此前公开举行的拍卖会上,温州市土地局、规划局两家共同测算的地价为1.亿元,一家房地产公司最后以1.亿元的价格竞投中标。但后来因为杨秀珠坚决不同意中标公司关于调整规划指标的请求,这块地皮几经周折,最终还是落入陈其跃的手中。有人推算,陈从这个项目中至少可获利2亿元。因受贿罪,叶征已在今年初被温州市中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自以为已风平浪静的陈其跃于是又开始了他的中国之行,没料到刚入深圳,就被浙江省检察院逮捕归案。三四月间,杨秀珠有过几次神秘的家乡之行。于是,方方面面的领导相继给检察机关提要求、施压力:要求保释杨光荣或尽快对杨光荣受贿案结案,但鹿城区检察院均以“非典时期不便保释”、“结案不合法律规定”等理由予以拒绝。到了4月中旬,事情越来越朝着杨秀珠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先是鹿城区检察院向上级检察机关申请对杨光荣的侦查羁押期限延长一个月——在我国,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只有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才可经批准后延长;批准鹿城区检察院的延长申请,说明上级检察机关已认定杨光荣案件背景复杂,尚需深挖细查。紧接着,浙江省检察院反贪局又直接介入办案,将犯罪嫌疑人杨光荣带至杭州,将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所有帐册也全部上调至省检察院审查——在温州,一些老干部一直认为这家公司是杨秀珠的“私人银行”和“腐败后花园”,里头隐藏着许多见不得天日的开支和权钱交易的勾当。弟弟被捕。帐册被查。陈其跃落入法网。几起看似偶然事件的重合,令嗅觉灵敏的杨秀珠意识到自己这次确实已纳入反贪局的视线,“反腐之剑”已直逼眼前。她知道检察机关如果对她这省管干部进行立案调查和实施布控必须要经过一定的批准程序,利用这时间差,早有准备的杨秀珠如漏网之鱼,仓皇出逃。因严重违纪,5月13日,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已对杨秀珠立案审查。
原载《法制日报》年5月24日第1版
第一篇报道杨秀珠出逃新闻的采写经过陈东升
昨天晚上,满屏都是浙江女贪官杨秀珠回国自首的消息。一些亲友给我发来私信,内容都与杨秀珠有关。我知道他们的意思,是的,杨秀珠案在我的新闻生涯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十三年前的年5月,第一篇报道杨秀珠出逃的新闻通讯《女厅长失踪之谜》就是我率先采写刊发在《法制日报》上的。
年春夏之交,坊间盛传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杨秀珠因腐败东窗事发外逃。杨秀珠是温州人,饮食店服务员出身,“文革”中造反起家,当过温州市多年分管城建副市长,登龙有术,权倾一方,粗暴专横,口碑甚差,一些老干部一直控告其独霸土地开发大权,官商勾结、中饱私囊,是温州巨贪。杨秀珠因腐出逃,无疑是一条爆炸性新闻,当时我还在家乡温州担任法制日报驻地记者,年轻气盛、充满激情,听到这一消息后格外兴奋。但是,当我就这一新闻素材进行采访时,相关办案机关断然拒绝,说这是条高压线,情况复杂,此案目前还不宜对外公布,要记者别多管闲事。一些朋友也好心劝告,说杨秀珠在温州经营多年,盘根错节、党羽遍布,要我停止这充满危险的采访。
面对这些,我困惑过、犹豫过,但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全力以赴投入采访。感谢原温州市副市长胡显钦老先生,现在可以说了,当年就是他冒着风险,第一个为我提供了杨秀珠贪腐案的大致脉络(我们也因此成了至今仍交情甚笃的忘年交)。顺着这一脉络,我不厌其烦、四处奔跑,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社会关系,获得了杨案的许多细节,通过相互印证,去拼凑事件的整体,去还原新闻的真相,历经艰难,写出了通讯稿发往北京总部。
感谢法制日报社原总编辑雷晓路、当天值班副总编辑查庆九先生(北大行政法博士,现中央政法委宣教室主任)以新闻人的专业和勇气果敢决定刊发此稿。年5月24日,我采写的通讯《女厅长失踪之谜》在《法制日报》一版显著位置刊发,引发了很大反响,全国几百家媒体转载此文。在我看来,杨秀珠多年贪腐一朝被查,正是习近平主政浙江6个月来铁腕倡廉反腐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杨秀珠是习近平反腐败瞄准的第一只“老虎"。本报稿子见报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当天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大对杨秀珠案的追查、追捕力度。杨秀珠后来被列为红通一号人物,或许与此有关?在温州,包括当年八十余岁的大学老师马允仑先生在内,许多师友也纷纷打电话给我表示鼓励与支持,说这篇文章敢说真话、仗义执言,道出了温州人多年想说而憋着无法说出来的心里话,读来大快人心。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杨秀珠被开除党籍公职,被依法决定逮捕,其二十几个党羽也先后被绳之以党纪国法。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果然不假,十三年后的今天,流亡海外的杨秀珠惶惶如丧家之犬,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国自首之路,此段公案至此总算暂告一个段落。
但在那年5月,局势远没有这么明朗。文章刊发后,我接连接到了几个恐吓威胁电话,那些恶狠狠的声音使一向满不在乎的我不得不变得谨慎与警觉起来,一再叮嘱妻子与当时尚在读初中的女儿,如果在路上遇到坏人攻击,赶紧往人多的地方跑。我还接到了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电话,说省里某重要职能部门要我马上去杭州一趟,把采写此稿的前后经过说清楚。在年,省城杭州对我这很少出远门的人来说还是那么的遥远、生疏和神秘,接到这一通知刹那间,我感到特别无助、迷茫。副部长见我如此,便说,我把话传到了,去不去随你。你如果真不想去,把手机关掉。
不谦虚地说,《女厅长失踪之谜》是我新闻生涯的成名作。作为新闻记者,还有什么比得上文章刊发后获得读者的普遍共鸣与赞许更为高级的激赏吗?正是从杨秀珠案开始,我对新闻记者职业有了新认识新理解,认定普罗大众所关心的就是新闻记者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fz/13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