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白癜风是否可以治疗 http://pf.39.net/bdfyy/zjdy/150603/4633656.html
浙江在线6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石潇俊)漫卷云霞,苍峰青翠,诗仙李白的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成就了天姥山浙东名胜的美誉,也让新昌这座小城成为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
一池山水,载誉诗万篇;千古绝响,风流今胜昔。在李白梦游天姥山的一千多年以后,年6月19日,由浙江在线联合宝马汽车东南区推出的“重走唐诗之路”摄制组来到新昌,循着诗仙的足迹,触摸诗歌留下的余温。
从杭州出发,向东南驱车一百多公里,一路穿越群山的环抱,便来到了浙东小城新昌。新昌虽小,但历史涵养深厚,多如“桃源路”“天姥路”“石城路”“茗香路”“右军路”等极具韵味的道路命名,无不在向慕名而来之人展示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天姥山下,诗书不绝。一生好游名山的李白曾四次进入浙江,先后两次登上天姥山;诗圣杜甫也曾久居新昌,并留下了“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之类脍炙人口的诗篇;更有一生未曾入仕的孟浩然,将胸中心意赋诗“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之上。
天空淅淅沥沥飘着小雨,更将我们的思绪拉进了历史的回味中: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谈笑风生,正是踏着脚下的石阶吟诗载歌;小径旁的古树已枝繁叶茂,不知是否见证过李白登高远眺的那一幕;更是否,那位高歌“我本楚狂人”的谪仙才子,也凝视过一棵不起眼的古树么?
千年易逝,那些关于诗歌与人生、梦想与现实的故事,早已定格在朦胧的江南烟雨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伴随一路的山涧清风、充盈耳边的潺潺流水,还有那如梦如幻的世外仙境,曾经让一群人为之魂牵梦绕,他们枕着杏花诗韵,肆意挥洒笔墨,描绘出水墨丹青下的江南小城。
与天姥山遥相呼应的,便是修缮一新的鼓山公园天姥阁。楹联上书“辞东鲁一夕梦天姥,访名山几番入剡中”,讲述的正是李白梦游天姥山的故事。一段东南向西北方向延伸的碑廊,集纳了历代名人诗文,重现了新昌特有的文化之盛。
在这些碑文里,不乏唐代张旭狂草书《谢灵运王子晋赞》、李白草书《送贺八归越帖》、白居易《与刘禹锡书》等名家大作,这也成为新昌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点睛之笔最好的注脚。
离开天姥阁,摄制组继续前行,前往有“江南第一大佛”的新昌大佛寺。梵音袅袅,庭院径深,越走近大佛寺,摄制组越能感受到唐代王维笔下“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意境。
大佛寺开山于东晋永和初年(公元年),为大慈弥勒道场,距今多年,开凿年代与规模和山西云冈、河南龙门相近,比四川乐山大佛早多年。
而至于现代,诗人词客对新昌大佛寺,甚至对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的推崇之意也并未消减。在大佛寺寺院入口山门处,立有“石城古刹”牌坊,两侧柱石有近现代新昌籍著名诗人陈山手书对联:“晋宋开山,天台门户;齐梁造像,越国敦煌。”
据《新昌文史资料荟萃》解释,“越国敦煌”所言非虚,也并非作者杜撰,石窟造像是佛教文化重要宝库,南方早期石窟造像之精美巨大可与北方颉颃者,恐怕也只能数新昌大佛了,故将新昌大佛与北方最丰富、精美的敦煌造像匹举。
新昌之地,文脉传承千年;新昌之大,书写半部唐诗。行走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用镜头记录下文化瑰宝的传承发展,这也是浙江在线联合宝马汽车东南区推出“重走唐诗之路”的意义所在。
离开新昌,摄制组即将前往临近的天台县。历史上,近多位诗人和词人吟诵过天台。让我们跟随镜头,带着孟浩然“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的慷慨豁达,走进这次旅程的最后一站——天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