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两会正在热烈进行中
快来听听来自丽水的
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都说了啥
钟鸣:将丽水打造为“浙江巴马”
这是省人大代表、龙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钟鸣第十次参加省“两会”,也是他最后一次以省人大代表的身份赴会。回顾十年来的履职历程,钟鸣颇为感慨:“连续两届的履职经历,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职务,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只有始终做到心中有民众,才能保持定力、不辱使命;只有始终做到尽心履职,才能赢得群众满意、不负重托。”
作为两届省人大代表,上一届他 钟鸣说,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健康产业市场日益广阔,被誉为全球“财富第五波”。而我们丽水是浙江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荣获“中国气候养生之乡”等多项称号,还是全国唯一一个获得“中国长寿之乡”称号的地级市,具备发展健康产业的优异禀赋。
钟鸣说,当前,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健康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丽水更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深厚的历史文化优势和丰富的健康资源优势,按照打造“浙江巴马”的目标,在推动健康产业发展上奋发有为,为丽水打通“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又一条通道,为全省生态地区健康产业升级发展打造“丽水样本”。
钟鸣说,龙泉与广西巴马人口相近,以年底的数据对比,龙泉岁以上老人有35人,绝对数比巴马略低,但是龙泉80-90岁老人有人,是巴马的两倍多。从长远看,龙泉长寿基础更为深厚,在追求健康长寿的今天,这无疑将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福地”。不仅是龙泉,丽水其它县区也都各自具备丰富的产业优势,这些优势一旦进行深度整合,必将给丽水打造健康产业高地提供强大的合力。
周星龙:补齐交通短板解决发展“痛点”作为省人大代表,松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星龙最关心的还是丽水的交通问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周星龙说,交通设施的不足,松阳人民是有切肤之痛的。
松阳县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因为交通条件没有跟上,吃了很多亏。
周星龙说,因为没有通高铁,所以来松阳的游客只能选择高速。车到松阳已经人困马乏。从松阳县城再到下面景点,因为道路条件更差,很多地方大巴车根本进不去,不少游客也就没有了游玩的兴致。
他还说,此外,交通的短板对于招商引资也是一个“痛点”,很多本来蛮有意向的企业,最后都是以“路途太远、交通成本太高”等理由,婉拒了松阳的热情邀约。
周星龙说,我省“十三五”交通规划的蓝图很宏伟,提出在十三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计划投入达到万亿元,率先基本实现“交通强省”目标。“我认为,为确保十三五期间全省交通建设得到均衡发展,实现真正的‘交通强省’目标,就必须要补齐山区县交通基础薄弱的短板。”
相比较发达地区,丽水山区的交通基础薄弱的短板仍然明显存在。如单一交通形式,路网密度低且断头路多。周星龙认为,补齐交通基础薄弱的短板,要加快已经规划的重大交通项目投资,如丽水机场、龙丽铁路、武松龙(武义-松阳-龙泉)高速公路等,完善山区县(市)的公路路网,转变单一的交通方式,改善山区县(市)交通条件。
周星龙建议,在加快项目投资的同时,要重新审视丽水的交通规划,补齐规划缺陷,将城际轨道等现代交通方式纳入丽水交通路网规划中,如丽水至衢州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
周星龙说,从丽水目前发展情况看,如果交通不能先行,全域旅游就无从谈起。单一的交通形式,低密度的交通网,低等级的公路,大量“断头路”,已经严重制约山区旅游的发展,特别是民宿业的发展。目前丽水民宿业发展的势头不错,但许多民宿发展起来了,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尚未成型,旅游大巴车进不去,游客不能直达,直接影响民宿业的快速发展。
金爱武:推进美丽森林建设为“两美”浙江添色彩
“近年来,全省各地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珍贵彩色森林建设和‘新植1亿株珍贵树’的重大部署,在打造彩色森林、健康森林、珍贵森林上取得了明显成效。”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市农科院院长金爱武认为,由于历史欠账多、法律政策限制、经营主体分散和近期收益低等多种原因,推进美丽森林(林相)建设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在今年省“两会”上,金爱武专门带来了《进一步推进我省美丽森林(林相)建设的建议》提案。金爱武表示,建设“两美”浙江,打开“两山”通道,美丽森林建设大有可为,“希望像丽水等森林覆盖率比较高的城市,能进一步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景观,使生态底色更靓丽,推动生态休闲旅游发展。”
然而在具体推进美丽森林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重视解决的问题。“林地权属已经成为当前我省全面推进美丽森林建设的重大障碍。”金爱武建议,切实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在生态关键节点和重要区域分别探索试行国家赎买、租赁流转的方式,对其它区域采取以省、市项目的形式给予补助或赠送苗木,支持林地经营者实施建设;积极探索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方面的优惠政策,严格约束生态公益林采伐强度,破解土地瓶颈制约。
美丽森林建设投入大、资金短缺、来源单一等问题严重,需要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难题。金爱武建议,要进一步明确建设主体,建立政府引导、全民参与机制,对公益性美丽森林建设项目,明确投资主体为公共财政投入,“强化地方财政投入,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推进林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积极性。”
金爱武还建议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支撑保障。他说,要尊重自然规律,注重地方特色,不搞“一刀切”,同时依托我省保障性苗圃,切实加强苗圃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种苗质量,优化种苗结构。
“地方立法也要及时跟进。”金爱武说,各地应将地方特色的森林资源管理纳入立法议程,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加以完善和提升,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和保护措施,为美丽森林(林相)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华宗宏:凝聚爱心合力护航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爱和科学的家庭教育,已成为学校和社会 为此,华宗宏呼吁要凝聚学校和社会的爱心合力,多管齐下努力提升留守儿童科学素养,落实关爱措施,形成家庭社会良性互动。
“学校要切实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合理安排师生结对,通过开办公益夏令营等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华宗宏告诉记者,学校是留守儿童教育的主阵地,对留守儿童要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全面摸清其父母外出去向、家庭经济条件等情况,根据不同对象因人制宜细化落实师生结对关爱帮扶措施。要综合利用学校各种资源优势,积极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公益夏令营、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既解决留守儿童节假日学习生活管理盲点,又使他们在个人特长、综合素养等方面得到提高。
华宗宏认为,可以通过红十字会凝聚社会各方爱心力量,提高关爱帮扶实效。“红十字会有各种爱心救助物资,社会上还有其它各种结对救助项目,但基本上是临时性、短期性救助,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华宗宏建议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教育关爱基金,与村委会、居委会合作,在农村和社区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依托村文化礼堂等场地,在节假日组织爱心人士开展学习指导、亲情陪护等活动。
华宗宏还建议,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推进政府救助和社会关爱的良性互动。健全爱心志愿者的个人档案,推广就近就便原则“认亲”结对帮扶活动,让留守儿童有个和自己父母年龄相当的“代理爸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代理爸妈”和留守儿童的亲情活动,共同呵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当前许多家长家庭教育理念贫乏,强化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辅导迫在眉睫。“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家庭教育的浓厚氛围。”华宗宏说,要组织编写不同阶段的家庭教育教材,开设家庭教育辅导课程,家长每学期必须定期到学校参加家庭教育培训。
图文/阮春生陈俊
编辑/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