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通讯社第二课新闻采编课

北京哪里有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大学生通讯社第二课——新闻采编课主讲人:卞继国

湖州日报新闻采编中心副主任,从事新闻采编工作15年,先后获得过浙江省好新闻三等奖、全国地市报新闻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11月16日下午,在东校区大会堂四楼,大学生通讯社的成员们迎来了第二课——新闻采编课,主讲人为卞继国老师。“鸡蛋好吃,还是鸭蛋好吃?”卞继国老师以一个小玩笑引出下文,抓住了听课的学员们的注意力。“鸡蛋好吃是因为老母鸡下完蛋习惯到处鸣叫,想要通知我们;作为新闻创作者,我们也要像老母鸡一样时时刻刻保持激动兴奋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采访环节随后,卞老师给同学们讲授了采访时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在新闻创作中,采访是最难的一个环节。采访的对象以及他的文化素养与他所在领域的了解等情况都是未知的,是需要我们在去采访之前做足相关的功课和准备的。对于采访的过程,卞老师告诉同学们,采访最忌讳的就是开门见山,不能够一见到被采访者就拿出本子就问。这样容易使对方感到反感和紧张,有可能会直接拒绝采访。因此,记者在采访之前要事先征求对方的同意,并告知此次采访大概的主题是什么,做一个简单的沟通和交流,让对方有一个作心理准备的时间,营造一个舒适、轻松的氛围。中间提问环节期间,有小记者就采访对象过于能说会道,导致收集不到足够的关键的信息,又不知如何处理一事提问,卞老师仔细斟酌了一下,说道:“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特别会说的或是特别不会说的人,这就需要我们记者通过提高自己的掌控能力来控制局面。例如,在采访时遇到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但是他讲的很多东西都用不到,那么可能就需要你在他说完下一句的时候,把话给接过来,然后把自己要问的下一个问题顺势抛给他。这样做既不会让对方反感,又可以很自然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老师的回答,校报记者朱孟浩表示:“采访者太过热情,是我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卞老师教会了我如何曲线达到自己的目的,完成采访任务,这对我以后的采访工作很有帮助。”新闻实践谈到新闻实践,卞老师通过自己的经历给同学们讲述了一些实用的小技巧。他建议同学们在新闻创作中注意整理碎片。做新闻创作时,可能每次采访收集到的信息只有几百字,写不出有影响力的东西,但是如果能在废弃的素材中找到相关性,用一条线把它们穿起来,然后换个方式把它写出来,可能就会变得非常有冲击力。他举例道:“之前的湖州出现了科技银行、专利质押、融资环境促动科技创新等多个科技方面的话题。我就把过去用不到的一些素材,用一条线把它们穿起来,做成《我市科技融资步入“甜蜜期”》。后来,这篇稿子获得了浙江省科技新闻一等奖。这就是整理碎片的妙用了。”话题与题材

最后,卞老师就自己在新闻策划方面与同学们做了一个简单交流。他说:“五六年前,湖州有一次在四月初就实行了限电政策,我对于淡季电荒的原因做了一个《电荒在用电淡季袭来》的主题采访。短短的21天内写了13篇稿子,给湖州市相关产业吸引来了合作伙伴,促成了百家厂商发表节电宣言。所以说,在新闻创作的过程中,新闻策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之后,卞老师又举例了一些学生记者可以采访的话题,例如“为什么大学生愿意校外就餐”、“畅想湖州大学”、“胡瑗大讲堂对湖师学子的成长影响”等。

校报记者沈艳很兴奋地说:“平时我们总在策划选题的时候无题可用,今天卞老师的一席话让我明白,选题要从细节入手。它可以渗透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双创和供给侧改革,小到关于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也可剑走偏锋,想一些新意出挑的策划主题。今天听了卞老师的讲座就像在我面前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一样,我的眼界也拓宽了。这样的课程对我们新记者真是太有帮助了!”

曹倩男:“作为新记者的我,对于新闻采编有很多的困惑,卞老师用三个板块分别向我们讲述了采访的环节、新闻实践以及话题与题材,解决了我的很多问题,非常感谢老师。”

记者:戴梦娇、吴敏鹏、刘旭刚

照片:沈璐盼、叶梦婷

排版:唐芦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jj/13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