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哥涅夫
文
比往年推迟了十来天后,各地前三季度的GDP数据,终于陆续公布了。
看点不少。
比如,上海虽然是万亿俱乐部中唯一实际增速为负(-1.4%,但名义增速为0.29%)的城市,但得益于第三季度经济的回暖,不仅降幅较上半年收窄了4.3个百分点,而且总量上也一举反超北京,重新夺回“第一城”宝座。
又比如,继上半年重庆以78亿元的优势反超广州后,前三季度这一差距扩大到了亿元。穗渝“第四城”争夺,短期内同样难分胜负。
再比如,当大多数城市因受疫情影响,勉强维持经济正增长的时候,榆林、鄂尔多斯这两个能源大市,却受惠于国际能源价格的暴涨,分别录得27.31%和20.6%的超高名义增速。
除了这些头部城市间的神仙打架,和家里有矿的人生赢家,还有一个被提及较多的城市,就是曾放言“年GDP总量破2万亿、进入全国前10名”的宁波。
目前排名全国第12位的宁波,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量达到.14亿,远超第11位天津的.55亿和第10位南京的.56亿。尤其是跟天津的GDP差距,从年前三季度的亿元,到去年同期的亿元,今年进一步缩小至只剩亿元。
这中间固然有天津抗疫城市静止,以及宁波港因上海港一度停摆,导致吞吐量激增等短期因素影响,但宁波这些年整体崛起的势头,也是毋庸讳言的。
这点不仅体现在对天津、南京的追赶上,即使在浙江省内,虽然经济总量跟杭州还有不小差距,但在某些方面,比如区县一级,宁波的攻势同样猛烈。
继上半年鄞州GDP超过余杭,登顶“浙江第一区”后,前三季度,两者差距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排名第四的北仑和排名第五的慈溪,也以亿、.9亿对28亿、81.4亿的增量优势,迅速拉近跟第二名余杭、第三名上城的差距。
目前,北仑、慈溪跟余杭的GDP分别只相差不到20亿和75亿。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速继续下去,那么明年这个时候,浙江前三区可能就要被宁波的区县包揽了。
一直对省会憋着一口气,“不服周”的宁波,看来真的要扬眉吐气了。但,那句话怎么说的,没有宁波的时代,只有时代的宁波。
炒过股的朋友都知道,牛市来了,人人都是股神。而创过业的朋友,肯定也会对雷布斯的那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深有体会。
但正如巴菲特所言,“我很幸运,我是出生在美国,也恰巧出生在合适的年代。”言下之意,如果他生长在一个落后的国度或者动荡的年代,自己再怎么天赋异禀,也难以成就股神传说。
其实,不仅个人或行业的成功需要借势,城市亦是如此。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的中国城市化历程,可以说每一波明星城市的崛起,除了其自身努力,更在于踩准了时代的节拍。
比如改开初期,中国尚处于短缺经济阶段,所以但凡从事轻工业生产或民用商品贸易的城市,不管是主打乡镇企业的苏南城市,还是大搞私营模式的温台地区,甚至靠着鸡毛换糖的义乌,一个个都顺利实现了崛起。
到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社会总供给终于超过了市场总需求。本以为一些中低端民用产业将走到尽头,进而影响其所在城市的发展运势,结果没曾想年中国顺利加入世贸组织,迎来了外贸的黄金期。不仅过剩产能找到了出处,还带动了一波外向型经济城市的崛起。
像珠三角的东莞等市,一时间成了风光无限的“世界工厂”,以至于IBM亚洲区副总裁李祖藩曾在一次展会上公开表示:“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全球将会有70%的电脑产品缺货”。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新兴产业特别是跟互联网相关的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期。坐拥阿里总部的杭州,就是这一波时代红利的最大赢家。
短短十年间,杭州便从一个人们印象中的旅游城市,一跃成为如今北上广深之后公认的“第五城”——尽管论GDP总量,杭州还不及重庆、苏州、成都,屈居全国第八。但就经济活力、年轻人吸引力、城市资金总量、地方财政收入、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等而言,杭州不仅远超后者,有些指标甚至已领先广州,难怪江湖上开始有“北上深杭”之说。
而现在,风水似乎转到了宁波这里。
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雄心勃勃地推出“重振制造业”战略时,在中国收获的是一片揶揄、嘲讽之声。国内很多评论家不无幸灾乐祸地表示,看,让你们美国人搞金融霸权,现在尝到产业空心化的苦果了吧。
其实,需要重振制造业的何止是美国?那些年,中国各地最流行的产业口号莫过于“退二进三”,许多城市同样在脱实向虚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杭州就不消说了。过去二十年里,杭州先是在建设工业名城还是发展文化名城之间左右摇摆,后来又在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之间,“抛弃”了工业,将发展重心转向后者。
~年,杭州的年工业投资从亿元减少到了亿元,不仅不及竞争对手南京、武汉的一半,即便是跟省内其他小兄弟相比,也大大不如。那五年,杭州工业投资总共只有亿元,分别比宁波、绍兴和嘉兴少亿元、亿元、亿元。
当然,快速去工业化的不只有杭州。
就拿GDP排名紧随宁波之后,曾经以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五朵金花”傲视全国的北方制造业重镇青岛来说,自年起,青岛第二产业占比连年下跌,从51.6%一路降至年的35.3%。13年间下跌了16.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跌1个百分点以上。而第三产业则从43.0%攀升至61.3%,提高了18.3个百分点。
多年以后,回顾杭州、青岛那段时期的去工业化过程,有观察家痛心疾首地表示,简直是“自废武功”“自毁长城”!但在当时,“退二进三”却被认为是经济发达的表现、产业迭代的结果,是大势所趋。从~年,全国的工业占比下降了11.4个百分点,杭州、青岛只不过是步子迈得大了点……
这种三产占比越高越先进的观点,一直持续到年川普上台。随着中美贸易摩擦骤起,外部环境开始发生剧烈动荡。以芯片大战为导火索,各国加紧了对于高端制造业的争夺。
这时候,国人才恍然大悟,一边启动双循环模式,一边重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jj/16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