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http://pf.39.net/bdfyy/
本期导读:目前大多数传统媒体集团媒体业务都陷入了困境,除了广告收入下滑、受众萎缩,近期还有一个更致命的问题:应收款急剧攀升。而这将直接影响传媒集团的现金流,甚至会导致大面积坏账。与此同时,媒老板们在内容供应商方向的转型也面临诸多窘境。可以推测,传统媒体集团在考虑如何转型之前,也许更重要的命题的如何保证现金流充足。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传媒集团能靠什么活下来。
活下来,也许10年前的传统媒体集团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拿着国家补贴,靠着不菲的广告费,任何一家报业集团都可以生活的很滋润。然而时势易变,面对当下的竞争环境,国有传媒集团却陷入了“现金流”困境。
此时,对于“媒老板”们来说,是应该卖出现有资产,筹措资金豪赌“媒体主业”?还是审时度势,分兵进入其他更具市场价值的领域?成为悬在头上的“生死抉择”。
壹财长富基金总裁陈贤锋认为:国有传媒集团的优势主要是在地的政商关系和软权力,有一部分报业集团目前现金流还算充裕,且手中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土地,应抓住产业窗口期,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文化地产。因此,他建议传媒集团应该大刀阔斧地进驻文化地产,加大对地产业的投资。
都有哪些媒老板率先入房市?
事实上,传媒集团玩地产,早已不是新鲜事。国外的传媒巨头早已将版图全面扩展,迪士尼乐园便是最典型的例子。就近的来看,刚刚完成重组上市的上海文广也强势入股上海迪士尼乐园,透露出进军文化地产的信号。
地方传媒集团阵营中,早在年,江苏凤凰传媒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就已经在文化地产方面有所动作。江苏凤凰在文化地产方面已经拥有1个上市公司——凤凰股份,总资产超过70亿元;浙报集团在文化地产方面采取与当地最大的房地产公司绿城公司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进入房地产领域;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房地产投资和酒店业投资方面收益巨大。
而在文化产业园方面,SMG重点开拓张江文化园,取得了巨大收益;大众报业集团在山东省东中西建设三大文化产业园区,占地约亩;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宁波书城成为宁波市的地标式建筑;此外,湖北日报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等都在文化产业园方面有一定表现。
甚至可以说,在许多媒体资源并不丰富的地区,当地传媒集团的内容更加无法构成足够的核心业务,反倒是地产板块的投资举足轻重。
媒体集团发展地产业的红利何在?
那么,传媒集团拥抱地产,拥有哪些先天的优势和红利?
陈贤锋指出,传媒集团发展地产业有三个优势:
1、文化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比较容易获得支持,包括土地支持,目前各地高度重视文化产业,新型文化地产将维持较长时间的热度,地产巨头虽然资金经验丰富,但很难获得文化地产项目的牵头资格,而各地传媒集团却是非常容易;
2、传媒集团一般都拥有体量不小的工业用地,可转性,比如印能过剩的情况下,可以把印厂土地盘活;
3、国企比较容易获得政策及金融支持。另外传媒集团多年的运营,其客户基础相当庞大,也是一个重要优势。
媒体集团进驻地产业的短板在哪?跨界经验短缺是媒体集团进驻地产业的首要屏障,毫无疑问,媒体集团缺乏地产专业人才和运营经验。目前地产行业从投资、运营到管理,都已经高度专业化和市场化,隔行如隔山,对于尚未完全市场化的传媒业来说,跨界经营是有风险的,但是可以通过体制和机制进行有效规避,如与专业化地产商合作或合资运作,当然可以采取更加轻量化的创新运作方式。东部沿海城市,住宅的连片开发和商业综合体开发都尚有广阔的空间。
“靠卖地活下来”之后,该如何布局?
有评论认为,国有传媒集团应认清其核心资源所在是隐性权力,而非内容,在全球TMT行业加速融合、技术替代趋势越来越快、国外掌握核心驱动力的情况下,传媒不可能靠内容经营创新发展出独特的利基市场。战略选择应围绕这一核心点,主要精力要放在加紧收割现实利益,做中期布局,加快进入地产等与自身核心资源匹配度高的行业。
但是单就文化地产来说,传媒集团固然有足够优势,但文化地产说到底还是文化为重,没有内容在手作为核心资源,恐怕玩起来的地产也只是个空壳。有足够具备市场基础影响力的内容版权才能产生衍生开发,这是其他一切的基础。
盖房没钱咋办?多路径积极融资
目前各国有传媒集团资产证券化普遍没有完成,且资产流动性差,资本结构不合理,目前又普遍遇到媒体主业衰退,现金流困难,这种现状下,再进入资金密集度更高的地产业,不可避免的需要融资,那么应该采取何种方式?
就此问题,陈贤锋给出如下策略:首先,要利用传媒的优质资信,结合项目本身,谋求本地商业银行的扩大授信,用好传统银行融资方式,同时,已上市传媒集团可以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在目前地产业追求开发效率的趋势下,也可以利用房地产基金和其他融资工具。
(图片来自瑞德原创、传媒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