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投稿
1科技服务发展引领新征程
会宁县针对地域南北气候差异大、山川区分布不均及自然条件差距大的特点,结合实际,积极部署,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业、养殖业比例优化,农业科技服务优先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化体系逐步健全,连续4年获全国产量大县奖励,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全县农业经济呈现出突飞猛进的良好势头。
种植业结构调整促增收
会宁以建设全国产量大县及国家旱作高效农业示范区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抗旱增收工程,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增收产业。年,全县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3万亩,比上年增加6.37万亩,增长2.17%。其中:全膜玉米.26万亩(粒用玉米94.2万亩)、马铃薯.2万亩(黑膜马铃薯20.3万亩)、小杂粮34.7万亩、小麦30.2万亩、胡麻11.9万亩、瓜类12万亩、蔬菜10.2万亩、中药材5.9万亩。
养殖业优化发展富农家
会宁以建设全省草畜强县为目标,积极开展“草畜产业优化年”活动,大力实施草畜产业“”优化工程。培育壮大肉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2家、草畜龙头企业6家,建设养殖小区(场)51个,新发展种养结合型规模养殖户户,新建和更新人工草地30万亩。全县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7.9万头、万只、85万头、万只,比上年分别增长6.3%、7.6%、4.5%、8.6%;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6.3万吨、2.6万吨、2.9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7.2%、6.8%、6.4%。
科技服务发展引领新征程
会宁依托农业科技服务来发展农业,用科技服务引领新路子,农业高产高效才能有保障。年,加大了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力度,推广应用新品种5个,其中谷子新品种2个、完成示范面积亩,肉羊良种2个、引进良种羊只,生猪良种3个、引进良种猪0头;推广应用新技术22项,其中玉米减穴增株、马铃薯垄上微沟等种植技术12项,肉牛人工冻配改良、奶牛TMR饲养等养殖技术10项。对全县千亩以上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规模养殖(小区)实行“一对一”服务,制定实施方案,印发了明白纸,并派出农业技术人员蹲点开展技术指导。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训等项目,采取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全县共举办培训班期,发放培训资料2万余份,培训农业技术人员人次,培训农民4.3万人次。
新型产业化体系步入正轨
会宁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10家,目前已达到52家,其中省级10家、市级34家。积极引导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已达到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6家、省百强合作社7家、省级示范社62家、市级示范社家。积极探索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引导家庭农场实现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全县新增家庭农场90家,已达到家,其中市级24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鼓励并支持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万亩,已达到78万亩。
2一个贫困乡镇的后发赶超
——会宁县八里湾乡农村工作发展掠影
位于会宁县东部的八里湾乡,距县城27公里,全乡流域总面积平方公里2万多人口,辖11个村都坐落在七沟八梁九面坡上,干旱少雨,自然条件严酷,生活在这里的群众祖祖辈辈都处在与恶劣自然环境的艰难抗争中,是全县典型的贫困乡。而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增收难……这一连串的问题,更是让他们难上加难,以至于“脱贫无路,致富无门”。
近年来,八里湾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打基础、抓项目、兴科教、调结构、建支柱,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明显进步,全乡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思路”的抉择
面对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贫困群众分布广、比重大、脱贫难的乡情,年,八里湾乡党政一班人把移民搬迁作为加快脱贫攻坚进程的有效举措,继续推进了八里街道生态移民搬迁及商贸一条街开发建设,通过整合项目、招商引资等措施,建成商品房3栋47套、上宅下店式商住楼21套,餐厅、住宿、超市等附属设施9套平方米。完成八里街道拆迁整治工作,铺设下水管道1.5公里,硬化街道1.5公里,铺设花砖0平方米,不断优化八里街道发展环境。同时,乡上将采取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技术服务等措施,引导住户开展多种经营,鼓励就近发展加工、运输、餐饮、商贸等二三产业,促进多种经营,提高移民生产收入,确保搬迁户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优势”的转化
作为年的脱贫村,八里湾乡团结村按照“梯田覆全膜,川地栽药材,坡地种饲草”的思路,积极发展以中药材种植、蔬菜大棚、饲草种植为主的规模经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年全村共流转土地亩,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亩,建设完成了20座以种薯繁育为主的高架大棚,以新产业引领带动发展。同时,利用山地资源丰富优势,更新以紫花苜蓿和红豆草为主的优质饲草1亩,使全村饲草面积累计达到亩,通过以草扩牧,以牧促产,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针对境内山地资源丰富,气候环境适宜等优势,八里湾乡党政一班人,不等不靠,自我加压,放宽眼界,调整思路,按照“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什么赚钱经营什么”的要求,突出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走出一条特色的农业后发赶超之路。在具体工作中,按照全县农业产业化“三稳三扩两改一延伸”的总体工作思路,结合八里湾乡的乡情村情实际,按照“牛羊黑膜齐头并进、林草药材多管齐下”的发展路子,该乡通过打基础、调结构、扩总量、提质量,逐步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在传统性主导产业发展上,坚持做到“两巩固、一提升”:即持续巩固全膜玉米种植和黑膜马铃薯种植、提升优质饲草种植。全年发展全膜玉米4万亩,优质马铃薯3.8万亩。在区域性优势产业发展上,坚持做到“两扩大、一引进”目标新发展规模养殖户户,引进优质肉牛头。全乡标准化养殖规模户达到户,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头、9万只。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在大水村引进头优质肉牛养殖企业1家。在地域性优势产业发展上,坚持做到“两打造、一建设”:即在百户村、芦坪村打造两个千亩中药材育种种植示范基地,努力把八里湾乡建设成为会宁东部中药材育种种植基地。全年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2亩,在百户村建成黄芪、百合种苗种植基地亩。
“民生”的答卷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让百姓过上更加美好而又幸福的生活。
对照贫困村、贫困户各项控制指标和“20+11”退出标准,八里湾乡团结村不断改善发展条件,整合资源,聚合资金,统筹推进了事关民生发展的“水、田、路、林、电、网”综合整治工作。截至年底,该村实现了自来水到户全覆盖。依托土地整理项目,新修梯田3亩,使全村梯田化率达到80%以上。在财政、扶贫、交通部门申请立项4条12.1公里。通过实施农网改造提升项目,实现了动力电到组全覆盖。全年实施危房改造85户,年底全村贫困户安全稳固住房覆盖率达到%。
针对全乡农村基础设施“欠账”太多的问题,八里湾乡将增强贫困村的自我造血功能,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全乡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项目建设,奋力补齐短板。年,该乡全面完成了团结、复兴等5个村的自来水到户工作;在团结、大水等7个村实施的2个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已全面竣工;积极推进村组道路建设,硬化复兴、团结、芦坪村组道路4条16.3公里,维修拓宽村组道路4条30公里;绿化村组道路15公里,绿化庭院亩;建成标准安全住房户,已通过乡村自验;全乡11个村88个组已实现动力电全覆盖。全面推进教、卫、文、网、视、村等公共服务建设,提高服务群众能力。维修提升村级小学8所,贫困村幼儿入园率达到95%;新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3个,实现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千帆竞发浪潮涌,年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八里湾乡已经踏上了新的征程,在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实践中,全乡将以更加铿锵的足音迈上辉煌的征程,以更加澎湃的激情抒写灿烂的华章!
3会宁县地税局二手房交易税收征管成效显著
据白银日报报道(记者王苗)会宁县地税局采取有力措施强化二手房交易征管力度,有效堵塞税收漏洞,全面提升二手房交易税收管理水平。
年共办理二手房交易户次,其中普通住宅户,商铺29户,入库税款.83万元;为24个棚户区改造拆迁户减免契税13.68万元,共为符合减免条件的纳税人减免各项税款.16万元,有力确保房地产交易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4兰州保利捐建会宁艺术教室落成仪式放梦想起飞
年1月6日下午,兰州保利为会宁县汉岔中心镇小学捐建的艺术教室落成仪式暨媒体公益行在会宁县汉家岔镇中心小学举行。
年1月6日下午,兰州保利为会宁县汉岔中心镇小学捐建的艺术教室落成仪式暨媒体公益行在会宁县汉家岔镇中心小学举行。此次爱心公益活动是由保利集团主办,甘肃众多媒体前往参加报道。
中午1点左右,我们媒体行的车刚停在学校门口,就看见汉家岔镇中心小学的师生们早早在学校列好整齐的队伍,等待举行欢迎仪式。三九第一天,孩子们身上裹着厚重的棉衣,小手冻得通红,内心满满的幸福滋味从大家灿烂笑容的脸上可以看出,这都缘于学校的艺术教室完工,大家的梦想有了可以施展的天空。
梦想艺术课堂揭牌仪式
老师发送保利大礼包
领到大礼包的学生
据校长说,下个阶段芒果公益将最新配置的件全新器乐马上到位,有可能还将邀请到著名歌手韩红光临本校,目的是让社会公众及有爱心的企业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白癜风可以治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ls/8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