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热闹看门道到浙江美术馆,感受老底

到浙江美术馆,感受老底子的年味记者陈友望春联玉宇金猴新桃复始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的文字,描写家国情怀,抒发美好愿望。春联起源于桃符,早在秦汉之前,民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当人们在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序幕。中国第一副春联出现在年除夕,五代后蜀国国君孟昶让一个叫做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春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集民俗文化、吉祥寓意、文学创作和书法艺术于一体,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浙江美术馆特别策划“新桃复始:浙江美术馆春联系列展”,正在展出。展览以12生肖为一个轮回,计划连续办12届展览,每年新春周而复始。今年的主题为“玉宇金猴——丙申春联展”。

猴生性机灵敏捷,坚强侠义,总能在平凡的环境中散发智慧的光芒。毛泽东主席有“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名句,气势磅礴,脍炙人口。“玉宇金猴”寓意着开拓进取与吉祥如意。“玉宇金猴——丙申春联展”是“新桃复始:浙江美术馆春联系列展”的第二届展览。展览邀请了全省60多位老、中、青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以生肖寓意为内容进行春联创作,旨在弘扬传统文化,营造新年喜庆氛围,并以艺术的形式鼓舞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年画鸿福满堂年年有余

年画,是中国重要的民间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汉代,民间就有新年期间画“神荼、郁垒”两位神人的形象于门上以驱邪避灾的习俗。两宋时称作“纸画”,其题材也扩大到表现美好生活、吉祥欢乐及历史人物。明代叫“画帖”,清代道光年间始称“年画”,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木版彩色套印年画走向成熟和普及,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题材,也是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劳动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丙申新年之际,浙江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特别策划举办“鸿福满堂——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展”,展出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收藏的60余件年画作品,均为上世纪50、60年代,在“向民间学习、向大众学习”的大背景之下,版画系的老前辈在全国搜集的民间木版年画精品。这批年画涵盖山东、苏州、天津、福建、河南等主要年画创作区,多为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作品。

送福爱心捐助企盼满福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有一个字贯穿始终,那就是“福”字。过年贴个“福”字在门心,是千百年延续下来的传统习俗。一个“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传统文化里,“福”乃“福、禄、寿、喜、财、吉”六大吉祥之首,“求福、纳福、惜福、祝福”又是各种文化现象的概括和代表。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老百姓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企盼福气的到来。

“羊歌盛世方报捷,猴舞新春又呈祥。”1月31日,由晓风书屋和桐荫堂书院联袂举办的“大过猴年——过个有老底子味儿的年”的活动,在浙江美术馆举办。只要向募捐箱投钱,不论多少,都能领取由书法家现场泼墨写就的“福”字或春联,这些善款,用于订制山东省枣庄市七中所欠缺的课桌椅。

书法诗文家、桐荫堂书院院长蔡云超和钱塘书画研究社书法家芮仲益、王建德受邀到场,挥毫书写饱含墨韵书香的美好新年愿景。晓风书屋总经理朱钰芳希望通过活动,让大家了解历史,领略民俗,留住中国年最美好的味儿,增添过年的喜气。当然节庆的意义不只是在于“过节日”,还要让中华民族古老的记忆一代代传承下去,而且市民参与爱心捐助,使这个春节过得更有意义。

(编辑/制作孙乐怡)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ys/84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