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白癜风的价格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4292.html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先后任职杭州、苏州刺史,对这双江南瑰宝念念不忘,还为此留下千古诗篇《忆江南》。
最近,因一位省级党政要员,苏杭两地隔空唱起了双城记。事情的缘起,还要从不久前的江苏省党代会说起。党代会期间,曾任浙江省长、现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寄望苏州引领全省创新格局,并特别点名深圳、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杭州滨江4地,要求苏州对标学习。
已经去了江苏,李强为何还对浙江这个地方念念不忘?楼主梳理《浙江日报》近几年公开报道发现,李强在浙江省长任上就对滨江很“中意”,曾多次赴滨江调研人才工作、科技创新等工作。在省内许多会议中,他也经常点名表扬滨江。
滨江无疑是当下浙江县域经济中的“当红炸子鸡”,正如苏州媒体同行来滨江调研采访后所感受的那样,地处钱塘江南岸的这块不大的地方,在原始创新突破、地标企业培育和创新生态打造等方面却有独树一帜的表现,而这些或许正是当下苏州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短板所在。
传统“苏州模式”面临挑战
新任省委书记首访出点子苏州算得上国内最受惠于外向型经济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先后创办了国内第一个自费开发区、第一个内河保税区、第一个两国政府间合作开发区、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第一个综合保税区,是国家很多对外经贸政策的策源地。
尤其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特殊的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模式,使苏州成为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城市之一。随着大量外资进入,紧邻上海的古城苏州,经济开始腾飞。年之后,苏州一度成长为全国最耀眼的明星城市。年苏州工业总产值更是越过万亿元大关,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个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越万亿的城市。
作为一个地级市,但苏州GDP常年仅次于上海、北京两个直辖市和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位列全国第五。而在江苏省内,苏州多年来一直力压省会南京,牢牢占据江苏经济“一哥”的位置,这在全国范围都属少见。
苏州的快速发展一度被外界称之为“苏州模式”,并被各地争相模仿。至今,其外向型经济发展思路和招商引资方法,仍在被一些地方沿用。
▲苏州园林甲天下
苏州外向型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成就了与其城市地位不相匹配的巨大经济总量,且任职苏州的官员也随着经济发展,调任外迁和省内升迁几率颇多。这里一度走出了多位正省部级高官,在坊间长期流传着“省长摇篮”的美称。
然而,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转入低迷,外资撤离或者僵化,导致传统的“苏州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任江苏省委书记对苏州加快转型升级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要突出创新与开放的“双轮驱动”,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把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放在重中之重,统筹抓好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资源的集聚与共享,学习借鉴自贸区建设经验,融入全球产业分工。
要注重高端要素集聚与高端产业发展的“相辅相成”,大力推动产业高端化,形成若干强辐射力、强带动力、高附加值的制造业集群,鼓励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苏州成为创新创业的一块高地。
要推动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的“融合催生”,鼓励和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制造业,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要实现企业追求与政府支持的“同频共振”,注重发挥好企业家的才能,创造更好的产业生态系统。
缺地少人的滨江20年苦心栽培“大树”终养成年8月,在浙江省政府与科技部举行部省工作会商会议上,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在部省会商工作会议上,当着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副部长李萌等部司领导的面,讲了4个科技故事。李强讲的第一个故事便是滨江的发展。
▲滨江夜景。
在全国前十位的高新区中,73平方公里区域面积的滨江“块头”最小。但是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中,该区以第六的名次跻身第一方阵,其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两项一级指标均位居第二。
在滨江,有两条神奇的街——
一条长一公里的物联网街,以这条物联网街为坐标,四周分布着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吉利集团、正泰太阳能、安恒信息等一大批响当当的明星企业。此外,不少细分领域内的隐形冠军也在这里栖息、滋养、壮大。
距离物联网街不远的时代高架边,还有一条举世闻名的网商街,两边分别是阿里巴巴和网易(杭州)。
问题来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新华三集团……这些在各自领域叫响全球的企业,是如何在滨江土地上长出来的?
奥秘就在这里——滨江有个理论叫“树论”,意思是自己种树、自己育苗。正如杭州高新区(滨江)科技局局长周皓坦言,“真正顶级的研发总部是招商招不来的”,尤其像杭州、苏州这样的二线城市,想发展总部经济更是难上加难。没别的捷径,只能靠自己来培育!
▲滨江,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怎么培育?
“精准的产业定位从萧山3个镇脱胎而来的滨江,土地资源的稀缺,这导致滨江在招商引资方面毫无优势和吸引力,“逼迫”滨江只能靠自己培育名企业,与苏州工业园区最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先天没有傲娇的资本,只能靠后天潜心耕耘。20年来悉心浇灌下,这片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并育出了不少大树。如今,一条千亿级的信息产业链条在这里形成。
“浓厚的创新氛围年春天,从美国硅谷归来的范渊,驱车走在江南大道上,两边林立的一幢幢簇新的高新企业大楼,让这个从硅谷出走的年轻人,感觉置身另一个硅谷。只一眼,范渊和滨江就对上了。他于当年回国创办了安恒信息,如今已成长为中国网络安全领域第一、全球网络安全强企业。范渊本人也于近日当选为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
这不是童话,是滨江的魅力。如今,这里吸引了余名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扎根于此。
“体贴的政府服务在滨江还有一个理念,叫“三到服务”,就是政府服务企业,要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智慧型企业的一个特点就是知识分子扎堆,他们的情商往往不一定很高,所以政府部门平时不去打扰企业,让他们更加专注于创新。而需要我们出面协调解决各种问题时,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门。”周皓说。
GDP超过杭州40%的苏州憋着一股子劲要找回当年风头杭州滨江被江苏省委书记点名作为苏州的对标学习对象,杭州人真是满满的自豪,从昨天开始,楼主的朋友圈里尽是杭州人骄傲的刷屏。
作为一名新杭州人,楼主当然也感到很有面子。但是,细细一想,楼主却也有点“后怕”。过去那多么多年里,苏州可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有优等生啊!单从“分数”来看,人家依旧遥遥领先。
楼主这就带你看看现在的苏州是什么样的。
▲苏州,金鸡湖。
根据GDP指标,中国目前GDP达万亿的城市有10个,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成都、天津、武汉、苏州、杭州。另外,南京GDP也即将破万亿。
尽管在国际知名度上,苏州没有G20后时代的杭州那般风光,但苏州的经济实力、工业园区建设、创新创业氛围等多项指标上并不比杭州逊色多少。
作为非省会城市,苏州的GDP超过杭州近40%,一直是个低调的前行者。经济上,苏州被叫“苏老五”好多年,GDP仅次于北上广深,近些年才被津、渝超越。
苏州没有国家布局的钢铁、化工、车船、军工等重要工业,也缺乏教育、科研、医疗资源,但先天的优势是紧挨着上海——一方面可以疏解上海的人口,另一方面紧跟上海科技等方面的创新步伐,甚至在某些方面和上海逐步同城化
再看创新能力,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是苏州经济的里程碑,20多年来创造了跨越式发展奇迹。年园区GDP、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分别是开发建设之初年的倍、倍和倍。
年至年,苏州连续三年上榜福布斯创新力最强城市前三甲!仅次于深圳、北京,甚至超过了长三角龙头——上海。苏州各类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也占据全国较大份额,国内唯一服务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的综合性融资平台——“千人计划”创投中心就设在这里。
苏州新三板挂牌企业数列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
苏州管辖的四个县级市(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经济总量在全国县级行政单位中常年稳居前列,昆山市(县级市)常年稳居全国百强县首位。
好了,这样一个苏州,正在以更谦逊的姿态、更踏实的态度、更进取的精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作为近邻的杭州,咱们能没有紧迫感吗!?
编辑:乐平
图片来源: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