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扁平疣医院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13050.html
小大捉鱼
周国华
小大熟悉清水村的河浜,就像老中医熟识人身上的经脉。
小大本名叫肖大,不过村里大大小小的人都叫他小大。清水村的河流弯弯绕绕,他从小到大划着那条小木船,这条浜里出,那个漾里进。
小大,又来捉鱼啦……小大,当心被鱼精捉去……
小大耳朵里,不知灌进过多少这样的吴侬软语。听多了,混熟了,小大有时还会吊尖嗓门回几声:哟,张家阿嫂,这阵子花色好嘞,你家男客担不担心啊……李家新媳妇,才几年工夫就前凸后翘啦,河边要少来嘞,当心被河里的仙家看中……话音未落,就会有砖块或石子飞过来,在船边重重地溅起浪花。女人们的“咯咯”脆笑中,被打了“水巴掌”的小大急速划桨,待小木船到了安全距离,才回过黑脸,龇出白牙,“呵呵”坏笑一阵子。
村里就小大会捉鱼,不过喜欢在碗里“捉”鱼的倒不少。从小后生那时起,小大靠卖鱼讨了娘子,生了姑娘,又把姑娘送进了大学。小大卖鱼从不带秤,大点的论条卖,小点的,毛估估说个价,别人还价还得再低,他也不会动气。
有时遇到会杀价的女人,小大会边收钱边摇头,算了算了,谁叫我生来样子好呢,女人家总爱来占我便宜。女人听了,脸上就会开朵花:长着个猢狲面孔,见了隔夜饭都呕得出,笑煞人!
前些年,小大的鱼捉得也少了。河床的淤泥越积越厚,河面的水草垃圾一层叠一层,小大的船想往河浜里挤都难,再加上那些死猫死猪和猪粪的浸泡,让河水变得愈发黑臭,小大捂着鼻子摇头:这墨水河,就算有鱼,也吃不得!
小大只好改行,四处去捞捞废品,吸吸铁。
小大,不捉鱼啦?小大难得在河浜里出现,每回来,都会听到别人这么问。
河边再不见女人们洗衣淘米,小大捋捋越爬越多的白头发,对着岸上苦笑:蟹脚浜,弯篓浜,黑鱼漾……全被堵住啦,这河里饭啊,快吃到头啦……
清水村的河浜里,终于不见了小大的小木船漂过;清水村的人,也见不着鱼儿在眼皮底下游来游去。
终于有一天,村里来了挖泥船,把沉睡的水草和淤泥整船整船地往外运。河水又清了!
小大,又来捉鱼啦……
河边的女人们见到小大,抛来阵阵欢快的欢呼声。
小大嘴角还是挂着那丝坏笑:张家阿嫂,还那么嫩啊,你家男客不担心吗……李家阿妹,还往河边跑啊……
——这老不死的,为啥还没被鱼精叼走!从浜口到浜底,“扑通”声夹杂着笑骂声此起彼伏。
县里领导来村里检查河道清理工作,一连跑了几条河后,很不满意。刚清理过的河面上,到处都是新丢下去的垃圾,菜秆啦,塑料袋啦,啥都有。照这么下去,不出几年,河浜还会变成老样子。
小大当上了清水村第一位河道保洁员。
小大,不捉鱼啦?
小大边捞着垃圾,边慢悠悠说:没工夫,等垃圾捞完了,再捉。
村里的河浜有二十多条,小大一路捞,一路说。半个月后,没啥垃圾捞了,也没人再向河里丢垃圾了,小大又捉起了鱼。小大卖鱼,还是不带秤。有女人还价还得出格,他还是叹气:没办法啊,谁叫我生来样子好呢,这么老了还招惹来女人占便宜,唉,半送半卖啦……
有个村民小组长向村里汇报,说小大成天在捉鱼,难得去捞垃圾,村里白给了他八百块工资。
村主任找到小大。小大说:我正不好意思着呢,没活干,还领公家的钱,还是换人吧。
小组长接了小大的班。
看人挑担不吃力,小组长一干上这活,滋味就不好受了,头几天还好,可越往后面,越觉得难熬。河面的垃圾捞了又生,生了又捞。小组长心里直纳闷,小大用的是啥法子,为啥河面没垃圾不说,还有闲工夫去捉鱼?
一个月后,小组长累出了病,不干了。
小大又捞起了垃圾,不,确切地说,是捉鱼。
清水村的小囡都是吃着小大捉的鱼长大的,小囡生的小囡也夸小大捉的鱼最鲜。
小大,多捉点鱼啊……
刊于5月29日《江南周末》悦读版
征文启事世人多知嘉兴有南湖,其实,嘉兴有江,有河,有湖,有溪,且有海。
地处江南腹地的嘉兴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有水而美。坐拥独特的水资源,河流是嘉兴城的气质,也是这座城市的性格。
嘉兴河网密布,全市有大大小小一万多条河道,总长1.38万公里,大小湖泊个,水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94%,很好地留存了运河绕城、八水汇聚的独特水乡风貌,形成了运河文化等生生不息的水乡文化。“江南水乡”是嘉兴最鲜明的地域标识。境内独一无二的多万亩农田,既孕育了古老的农耕文明、成就了鱼米之乡的美誉,也构成了长三角区域最大的平原绿地、上佳的生态湿地。这是自然对嘉兴的馈赠。
盛建生摄
然而,曾几何时,许多地方经济发展了,水环境却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也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产生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已成社会共识。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工作正在我市深入实施,有力推进了“两美”嘉兴建设,江南水乡韵味日见浓郁。
为此,嘉兴日报与嘉兴市治水办联合推出“五水共治”特别策划活动——“我家就在水边住”有奖征文,征集和嘉兴河道有关的美好记忆,挖掘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动人故事,书写河流的人文印记和我们对五水共治的共识和行动。获奖作品更有可能被拍成微电影和小伙伴们见面(同主题微电影以获奖文章中部分篇章为拍摄蓝本)。
欢迎来稿。
体裁不限,每篇字数在字以内。要求有故事,有记忆,有细节,有温度,忌泛泛抒情和空谈。
如有与文章相关的图片,请一并附上。稿件一经采用,即发稿酬,并获得评奖资格。
一等奖2名,各奖元;二等奖3名,各奖元;三等奖5名,各奖元;优胜奖10名,各奖元。
作品一旦录用,将刊发于《嘉兴日报》副刊和“江南周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yx/14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