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报整版点赞嘉兴高质量发展正当时浙江

10月29日,《浙江日报》专版刊发《嘉兴:高质量发展正当时》一文,全文如下:秀洲服务重在实效创新引领未来近年来,秀洲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通过“红色代办”“一线办公会”“局长流动工作室”等形式,心贴心倾听企业诉求,实打实助推发展,让更多“高大好”项目落地生根、更多“高精尖”人才四海汇聚,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区。从签约落户到项目正式开工仅用了90天,总投资亿元的复星捷威动力锂电池项目刷新“秀洲速度”。面对企业订单量大、投产需求迫切等实际,秀洲区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蕴含的先进理念、科学方法、优良作风运用到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中,兑现了“最多天”的郑重承诺,这正是秀洲区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的生动写照。秀洲探索建立人才工作协同推进机制,整合部门、平台工作合力,激发企业引才、育才、用才积极性,调动全区社会资源,构建人才最优生态,始终坚持“创新引领未来”理念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目前,秀洲已构建了一套涵盖创业创新补助、安居保障资助、工资外津贴等方面的完整人才政策体系;组建了一支专业的人才服务队伍,实现服务审批“最多跑一次”“无差别全科受理”的高效工作模式;集结了一大批由各级人才领衔的高端人才团队,共同参与秀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朱琴燕朱胜伟黄永强)海宁走出去引进来精耕国际市场日前落幕的海宁市第四届海商大会上,余位海内外海商和特邀嘉宾畅叙桑梓情谊,共话合作发展。40个重大投资项目成功签约,投资总额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大会期间,海宁连续举行瑞典日、法国日、德国日三场“引进来”活动,吸引一批来自欧洲的人才项目、产业项目到海宁,为海宁不断以国际化推进高质量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瑞典日活动中,瑞典IDD有机农业项目、环保新材料项目和国际孵化器项目签约落户海宁市高新区,总投资超0万美元。法国日活动中,举行了中法产学研项目合作方座谈交流以及问答。座谈会从海宁建设中法产学研园区以及UIMM联盟选择和海宁开展项目合作的缘由、合作给海宁带来的效应、当前进展和下一步建设计划、海宁的发展优势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德国日活动中,来自德国的卡尔迈耶与卢卡斯机械两家企业进行了企业产品和技术的推介。目前,海宁中德产业园已启动建设,定位为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致力于为德资等外资公司投资入驻海宁提供德国标准的国际化服务。据悉,近年来,海宁除了引进来,也主动走出去,先后到德国、法国、瑞典等欧洲国家举办海宁日活动,向当地大力推荐海宁,吸引了一批来自欧洲的高端项目落地海宁,为海宁经济向中高端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钱海飞杨平平褚晶君)海盐紧盯产业前沿招引高端项目近日,“中国·长三角智慧新型显示城”开工典礼在海盐县望海街道举行。显示城规划面积4亩,一期项目总投资14.8亿元。显示城将以微显示项目为核心,发展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缓解发展数字经济“缺芯少屏”的卡脖子问题,抢占长三角智慧新型显示产业的制高点。以技术为重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准入、高水平推进,海盐紧盯产业发展前沿,发布了《长三角智慧新型显示城发展规划》。将项目发展战略定位为5年内,依托重点项目支撑,打造国际领先的智慧新型显示面板研发制造基地,建立AR/VR/MR创新应用示范县,成为国际一流的超高清视频技术创新区;10年内,成为国际新型显示技术创新应用生态体系示范“样板”。仅仅10天之后,9月27日,在第22届中国海盐南北湖文化旅游节上,22个优质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总投资达.6亿元,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签约是为了落地,落地是为了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一天之后,9月28日,海盐又为前期确定的总投资达.8亿元的66个项目举行集中开工仪式。其中包括智能型低压电器研发及制造基地项目、高端供应链及物流项目等一批产业基础性、前沿性亿元项目。马不停蹄、持续推进,依托项目的持续落地开花,海盐实现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上半年,规上工业实现产值.6亿,同比增长7.6%,增速超嘉兴全市平均1.6个百分点。(王振华)嘉善人才助力发展聚焦创新资源年,在外深造、发展20年的创新人才杨晓明,带着上百项专利技术回到嘉善姚庄创业。在他的助力下,浙江欧仁新材料有限公司发展势态良好,生产的石墨散热材料优势明显,扭转了七八年前一些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如今,国外一些企业停止了该材料的生产,转而向他们采购。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加快创新资源集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嘉善全面对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各类人才园区、孵化平台和中介结构,连续四年举办“梦想中国·智汇嘉善”创新创业大赛,以赛引智聚集高端创新人才,吸引全球个高端项目参与。今年初以来,嘉善引育省级以上高端人才18名,中科院朱日祥、姚振兴“院士工作站”落户嘉善。同时,嘉善创新发展“飞地经济”。采用“连锁经营”模式大力拓展创新“飞地”,启动运营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推出“创十条”专项政策。今年,中心计划引进优质项目30个以上,其中注册在嘉善的20个以上,引进国际国内合作机构3个以上。目前,重点对接优质项目60余个。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嘉善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2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家,整治“散乱污”企业家、腾退低效用地亩,完成“五未”土地处置亩,发布“浙江制造”标准14项,完成企业股改家,新增挂牌企业2家,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财政专项激励绩效考核再获优秀。(张文燕宋依依胡金波)南湖企业抱团参展共拓海外市场近日,南湖区20多家企业“组团”赴德国,以产业链模式参加了科隆国际体育用品、露营用品及花园家具、工具博览会(科隆SPOGA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初以来,南湖区积极支持外贸出口企业参加海外重要展会,开拓新市场,全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合力应对外贸出口面临的新挑战。在此次科隆SPOGA展上,南湖区企业改变参展思路,变单个企业单打独斗为产业链推送,把个体参展变为产业链抱团出展。此举提升了企业产品竞争力,几家抱团企业取得了很好的参展效果,现场接待的采购商络绎不绝。这些企业在展览中收到有效客户均超20家,最多的一家企业当场签单多万美元,有的企业当场接到打样40多款。美沃是一家家具企业,这次与原料、配件、产品设计与开发、出口贸易等商家一起参展,当场签单30多万美元。今年初以来,南湖区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出口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对此,南湖区积极出台落实扶持外贸出口的相关政策,加大对出口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巩固对欧盟出口市场份额,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新市场,为外贸出口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鼓励扶持力度,有效应对贸易摩擦,确保外贸稳定增长,进一步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宋翰卿许冰洲)桐乡引进优质资源打造教育强县金秋9月,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尚阳外国语学校与桐乡市教育局合作共建的上海尚阳外国语学校桐乡实验学校迎来了第一批学生。学校依托先进的硬件设施,着力打造智慧校园。学生上、下学全部采用地下停车库智能化接送,新生入学实行刷脸入校,地下停车场和家长接送区移动网络全覆盖,高效安全。学校统筹规划电子班牌的项目内容,和桐乡教育APP联通,后台数据实时更新,信息同步。学校重点推进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教育管理精准化建设等项目,全面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合作共建上海尚阳外国语学校桐乡实验学校是桐乡教育接轨上海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桐乡市引进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又一重要成果,是推动桐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从年《人民日报》批评的“茅盾故乡文盲多”到年获评全省第二批“教育强市”、年成功创建教育现代化基本达标县(市),桐乡走过了不断自我超越的30年,教育已成为桐乡的又一张金名片。今年,桐乡市高考一段上线人数首破千人大关,一段上线率高出全省平均近7个百分点;中考5门功课平均分、优秀率均列嘉兴第一,比嘉兴平均高出13.91分。当前,桐乡教育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将全面打响“学在桐乡”的教育品牌,全面实施教育“”计划。“”就是将教育发展贯穿全年天;用好教育发展“36计”,全面落实5项培养激励措施;坚决锚定“三个目标”,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全面开展“五大行动”。(徐潇卓陈怡夏)平湖绘制招商地图百亿项目落户近年来,平湖市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制定招商路线、绘制招商地图,走出了一条高质量招商引资之路。目前,平湖有世界强企业29家、规上工业企业多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多家,还拥有全国首个跨省市合作园区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以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开发区、浙江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等众多强劲的发展平台。仅今年,就有总投资亿元的汽车和总投资亿元的中意直升机生产两个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签约落户。投资项目不仅块头大,而且质量高。今年西瓜灯文化节开幕式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签下的35个项目中,24个二产工业项目与10个三产服务业项目均契合平湖市“2+2+2”工业产业定位和“4+3”服务业重点产业定位,1个一产农业项目同样符合平湖市科技型、融合型、创新型农业发展方向。西瓜灯文化节期间,18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到.99亿元。落户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的浙江独山能源有限公司年产万吨绿色智能化PTA项目(二期)便是其中之一,总投资达到30亿元,计划年下半年竣工投产。整体项目竣工达产后,年产值将超亿元,有效地推动独山港经济开发区临港产业转型升级。还有11个项目实现投产或开业,总投资24.49亿元。丹麦皇冠集团在中国的第一个生产基地丹尼斯冠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开业;浙江工业大学平湖新材料研究院揭牌等。(胡佳英陆浩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bbzz/17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