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周末杯系列征文稿我欲因之梦吴越

点击上方金山旅游一键   

  多年前,有一山东人少年得意,19岁科考获县、府、道第一,自此潜心攻读,寄望博取功名,然此后屡试不第,满腔悲愤,回家书一联刻于铜镇尺上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一腔胸怀喷薄而出,端的惊天地泣鬼神,此后果然著就一部《聊斋志异》,于鬼神之间,洞见世道的暖和与荒凉。

  烟花三月下枫泾,在古镇上遇见“吴越界记”的石碑,陡然想起蒲松龄这副激昂的自勉联来。春秋战国时,枫泾地跨吴越,以镇内界河为吴越之界,遂有“吴根越角”之说。因镇内水陆发达,商旅云集,人文荟萃,到了元末明初,与浙江南浔、王江泾、江苏盛泽合称“江南四大名镇”。明宣德五年(年)起,以镇中界河为南北分治,界河以南属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以北则属江苏松江府华亭县。今日古镇有一条依河而建的枫溪长廊的墙壁上,刻有清代枫泾诗人沈蓉城的一百首 《枫溪竹枝词》,开篇第一首云:“天目来源一水长,玉虚高观峙中央。界桥两岸分南北,半隶茸城半魏塘。”茸城即今日之松江,魏塘即今日之嘉善。这吴越分界的风貌,日渐养成枫泾古镇的灵魂,是水,也是桥,是吴,也是越,是水与桥相携的隽永,也是吴与越相汇的通透。

  古时吴越两国攻伐不断,积怨殊深,三国曹植《责躬诗》上说:“甘赴江湘,奋戈吴越。”可见一斑。然汉代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上又说:“且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吴与越其实声息相通,山水一色,清气氤氲之间,孕育出绝美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灵动翩翩。至于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虽通篇不说吴越,其实还是歌咏吴越的江南风貌。

  古镇上的吴越界记云:“春秋战国,此河为吴、越之界。北属吴,南为越。明宣德五年(一四三零年),始立碑,为江浙之界。南域属浙江嘉兴府,北域属江苏松江府。至一九五一年三月,南镇并入北镇,同属江苏松江县枫泾镇,结束南北分治历史。一九五八年划归上海市。且斗转星移,日月更替,此界河尚存。今立碑作记,以为史证。辛卯年春立”。此碑立于市河岸边,岸上以鹅卵石和圆石铺设,两方圆石上各刻“吴”、“越”两字,咫尺之间,倒似相守。界河于年被填没,只留下一段十来米长的水沟,横跨其上的花岗石桥刻有“界河桥”三个篆字。

  古时,吴越两国人于河上来来往往,而今已然交汇成一镇,倒是海派中西交汇的范式。古镇的得泉亭、得泉井,也是一奇。亭中一口古井,亭外六口小井,井井相通,呈北斗七星状布局,俗称“七星井”,已掘有多年,宛若大地上的七眼星星,流溢闪闪的水光。得泉亭对面,有致和桥,建于元代,至今已历多年岁月,古桥石缝里已是青苔苍苍……

  千年只是一瞬,今日上海处吴越地界,也有着吴越的风骨。譬如当日嘉定三屠之时,城中人慷慨赴义,无一降敌,实令人血脉贲张,更感上海人危急之时的硬气!外地人讲上海人精明或懦弱,其实上海人习惯如蒲松龄一般默默地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终会开出一番新的天地。

  遂想起李白《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首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瀛洲是我的家乡崇明,烟涛微茫之间是我的思念。此诗另有一句说:“我欲因之梦吴越”,置身这枫泾吴越之界的水墨江南,就如同是从梦中拓印出来的时光……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杨秀丽

征文启事

     为歌颂美好生活,实现中国梦,集聚更多的正能量,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散文取材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而又主题鲜明的优势,本报文艺部“朝花”副刊和上海市金山区旅游局共同主办“‘闲是金山’金周末杯”散文征文。   征文要求弘扬传统文化,捕捉地域文化的特色和风采,抒发当代人的情怀和感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每篇一般不超过字,即日起征稿至10月底截稿。征文结束后将评出优秀奖若干名。   稿寄: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号《解放日报》“朝花”副刊,邮编:,信封上请注明“闲是金山”散文征文。   邮箱:jiefangzw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fz/14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