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香港春季拍賣會及預展
日期:4月2-5日
地點:香港君悅酒店(灣仔港灣道1號)
保利香港拍賣春拍時間表
4月3日
2:00pm
中西名酒珍釀專場
4月4日
10:00am
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
1:00pm
中國古代書畫專場
2:00pm
名貴鐘錶
2:30pm
惟墨維新—現當代水墨藝術
4:00pm
匯流-陳文希作品專場
4:00pm
太璞如琢–崔如琢精品專場[VI]
4:00pm
尚品手袋及配飾專場
6:00pm
中國及亞洲現當代藝術
4月5日
10:00am
中國古董珍玩專場
2:00pm
法華萬象—佛教藝術集珍
4:00pm
璀璨珠寶專場
明代末年,政治上的動盪,流寇及滿洲人的侵襲,使朱氏王朝建立的文人官僚體系急劇變革。六十年間,縉外階層的悠閒文人,漸漸形成一個注重內思的哲理社會,躲避黨爭與動亂中,他們繪寫將心境上的靈感與禪思融入山水、書法與花卉,暢述著他們隱於世間的社會存在感。
自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論。文人書畫皆受其影響,成為之後近餘年文人藝術創作的主要指導思想。這一時期湧現了大批頂級的藝術家。繪畫方面如“淞江派“的趙左,“雲間派”的沈士充,“華亭派”的顧正誼。書法方面如師法“二王”的王鐸,有“黃倪”之稱的黃道周、倪元璐,“明末四家”之稱的邢峒、張瑞圖、董其昌、米萬鐘。使這一時期藝術上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
此次年春季拍賣會,保利香港特地甄選了數件晚明書畫家的藝術精品,為廣大藏家們一一鑒賞。
書畫作品賞析
Lot
董其昌(-)?《春山欲雨》?
水墨絹本手卷
引首:38×cm.(15×/8in.)
畫:38×cm.(15×/8in.)
題跋:34×68cm.(/8×/4in.)
HK$4,,-6,,
US$,-,
著錄:
1、《董其昌系年》,P,任道斌著,文物出版社,年。
2、《叢碧書畫錄》《歷代書畫錄輯刊》卷八,P,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3、《啟功叢稿》,P,中華書局年。
4、《學林漫錄初集》,P,中華書局,年。
5、《古書畫史論集續編》,P-,浙江大學出版社,年。
《春山欲雨》?局部圖
董其昌在明末畫壇有著不可卓著的影響.他針對中國傳統文人畫創作所提出的“南北宗”論對後世影響很大,成為之後近餘年文人畫創作的主要指導思想。
本幅《春山欲雨圖》手卷,所繪為風雨欲來之時江南春山雲煙渺茫之氣象。其山色空濛,村居安寧,風雨欲來,漁子歸舟。是卷境界廓大,右手起為平曠之山村墟落,平崗仄路,接一汪無盡湖水夾于群山環抱之間,近丘蒼翠,林木鬱鬱;遠山迷茫,雲霧繚繞。後又接平流溪水,遠黛凝煙,似有不盡綿邈之處。如果說本卷為董文敏公以心造境之作,應不為過。是圖董玄宰多以淡墨為之,無論是似董北苑、巨然之長短披麻皴線,還是用大小米之渾厚橫點寫山繪樹,皆厚重之中見靈動,水墨渾成,濕潤滿紙,足謂“元氣淋漓障猶濕”;其以筆攝墨,有層次、有先後的層層渲染,其筆觸清晰可見,而又照顧了墨色濃淡之變化,使得山脈與湖水、村莊前後位置分明又回環往復,盡得真山峰迴路轉,流水映帶左右之玄妙。有當代學者認為,董其昌“師古人”得目的不是為了“師造化”,恰恰相反,其“師造化”的目的是為了“師古人”,以筆墨造境,以筆墨抒發性靈,謂其“集其大成,自出機杼”融會貫通,自成一家。如其曾言“朝起看雲氣變幻,可收入筆端。吾嘗行洞庭湖,推蓬曠望,儼然米家墨戲”;“湘江上奇雲,大似郭河陽雪山。其平展沙腳,與墨沈淋漓,乃似米家父子耳”都說明了董其昌“墨戲”的“繪事之樂”之目的在於以筆墨逞其性靈。或言,陳簋齋之言不謬也。
本幅《春山欲雨圖》作於年,時年董玄宰60歲,為其晚年所作“五十後大成”的作品,其一生學古,所仿名家絕大多數為宋、元人之董、巨、大小米、李成、燕文貴、李公麟、趙孟頫、倪瓚等等,而其致力於董北苑與大小米用工最勤。同年所作手卷如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之《仿米芾洞庭空闊圖卷》、上海博物院之《仿米五洲山圖卷》,亦如此卷多用董北苑和米家雲山筆法,不能不說是在同一時期的慣性。同時,此卷董其昌“以書入畫”明顯,其勾皴用線雖然簡潔,但層次豐富,注意了濃淡輕重的變化,且多用複筆,契合了董其昌“下筆便有凹凸之形”的特徵。本作自題五言詩“七十二高峰,微茫或見之。南宮與北苑,都在捲簾時。”所繪應為其心中南嶽衡山及洞庭湖一代景色。其言“南宮與北苑”,南宮即米芾,北苑為董源,“都在捲簾時”有二解,其一,依據啟功先生曾有書作錄董文敏此詩,後又有言“蓋謂江山雲物皆畫本耳”,即卷起窗簾,推蓬遠觀,所見河山萬物皆可入畫,董北苑和米南宮畫法可傳山水之神。其二,或如張伯駒先生所言“是亦自甚鳴得意”之作,可言董米二人之可卷收起來。第二種解釋或許稍有牽強,但此為董其昌得意之作一說應為不虛。“棠村後人”、“野石鑒定”二印應為清初鑒定大家直隸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人棠村梁清標(年-年)後人梁份藏印。石渠寶笈著錄《倪瓚竹樹野石》立軸右方裱綾有“野石”題跋“…….與墨君圖合為雙璧。因自號野石。以永吾好。噫神物之去來。自有定數。此軸若為墨君來者。亦延津劍也。雍正癸醜嘉平望後。野石居士識。鈐印二:靜中三昧、東垣梁份”又有“墨君旣不可見。複有小山竹樹。與野石偶。老人之得此。無異海嶽月半帖也。平生快意事。若此者寧復有幾。故於小山圖後別識其詳。而更記於此。甲申人日。無染老人倩資萬阿買書。時積雪盈尺。庭戶寂然。齋中梅花大放矣。鈐印二:棠村後人、野石寶玩”兩跋及鈐印。其中“東垣梁份”中“東垣”故城即河北正定縣,“梁份”應為題跋者名。此卷後由近代著名藏家林朗庵收藏,又歸張效彬。
是卷李鱓、張伯駒、啟功等古今書畫、鑒賞大家皆認為此卷為董文敏真跡。李複堂曰:“今讀此卷,有書卷氣,又有筆法在,出入倪黃,酷似大小米,是思翁得意之筆”。而張伯駒先生除在本卷後題跋外,也在《叢碧書畫錄》中再錄心得:“比至晚年,功竟名歸,遂由絢爛而入於平淡。或有謂玄宰非晚年體,皆為趙左代筆,亦不儘然,此卷雖有筆有墨,尚有跡象可尋,其題詩亦系其自鳴得意語,正是其刻意求好之作,似非趙左所代者”。另後期無款題跋為啟動先生所書,不僅《啟功叢稿》中所錄文字與此跋一字不差,且啟功先生書法作品中也經常書寫董文敏此題畫詩,如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年秋季拍賣會上拍啟功先生年冊頁中所寫,且古代書畫大家如王翬、錢杜等皆在作品中作此詩意圖或題此詩入畫。更為重要的是,對於此跋,啟功先生曾親口承認此跋為其所題(見《古代書畫考》,第頁),可見啟功先生對此作品的認可。
Lot
王鐸(-)?《行書為晉侯老年翁作》?
水墨綾本立軸
.5×33cm.(/8×13in.)
估價待詢
王鐸在晚明書壇可謂標誌性的人物,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此件書法本幅辛冠傑舊藏王鐸《為晉候老年翁作行書》軸,綾本。行書縱三行,自書心識,寫讀書習字心得,尤寫書法之妙用,“然勞郁憤懵時,得善筆墨絹素,一暢發踴躍之,亦覺可喜”。因自書自語,故而更加飄飄乎如憑虛禦風,酣暢淋漓,奔騰灑落,氣貫長虹。大致來說,王鐸書法早年以“二王”為根底,至崇禎末年,逐漸成熟定型。此時,他取法多以米芾為主,甚至追摹達到了如醉如癡的地步,並由此奠定了他的個性風格。從這件王覺斯《為晉候老年翁作行書》來看,其用筆以二王、米芾為宗,線條斬截爽健,不滯不粘,時而略帶“米”字刷意,結體也以“米”字為多,書寫跌宕起伏,攝人心魄。是作作于崇禎辛巳()年,王鐸時年50歲。王鐸於明崇禎十三年49歲時流寓懷州。在懷州居住近兩年,於崇禎十五年五六月間離開。此為王鐸書法生涯中至為關鍵的兩年。沒有懷州之流寓生活,王鐸的書法生涯便不會有所謂“五十自化”的奇跡,也就不會產生如此之多精美的書法作品,躋身於中國書法大家之列。其於本時期主要作品如:《柏香帖》、《懷慶河內縣修城碑》《鄭端清世子賜葬神道碑》《紀行詩稿》,《瓊蕊廬帖》、《奉景翁詩稿》、《望白雁潭作詩軸》《飛人詩軸》、《壬年臨柳公權帖軸》、《旅懷詩稿》、《琅華館帖冊》、《贈子房公草書卷》、《懷州作詩軸》、《贈張抱一行書卷》、《贈張抱一草書卷》等。黃道周說:“行草近推王覺斯。覺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如欲骨力嶙峋,筋肉輔茂,俯仰操縱,俱不繇人,抹蔡掩蘇,望王逾羊,宜無如倪鴻寶者”。黃道周的評語也得到王鐸首肯。王鐸在《再跋自書瓊蕊廬帖》中道:“此予四十六歲筆。五十以後,更加淬礪。”
“晉候老年翁”應為苗胙土。苗胙土,字叔康,號晉候,與王鐸同年。《大中丞苗晉候先生文集》卷八收王鐸撰《文峰苗公(苗胙土之父)傳。《清史列傳》卷七十九《苗胙土》:“山凱撒州人,明天啟二年進士……崇禎九年四月,擢僉都禦史,撫治鄖陽,……兵部尚書楊嗣昌劾論,革職,遣戍懷慶”。懷慶,明清為懷慶府,府治河內縣(今河南省沁陽市),轄六縣,地理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河南省焦作市、濟源市和新鄉市的原陽縣所轄地域,而王鐸所在明代之懷州屬懷慶府,即今之焦作。《大中丞苗晉候先生文集》卷七(自撰)《年譜》:“崇禎辛巳五十三歲。……是歲在懷慶。春病歲,幾危……而王覺斯宗伯,史念沖太守,史雲岫給諫,王子房大尹時相過從,少破漂泊之感”。另有王鐸為苗胙土本年所作《七律詩軸》,署款為“辛巳十月之交,作其二,送晉候苗老年兄鄉翁正之”,所以“晉候老年翁”應為苗胙土無疑。
Lot
璩之璞(?-後)《雪滿空山圖》
設色紙本立軸
約4.5平尺
×33cm.(/8×13in.)
HK$2,,-2,,
US$,-,
出版:
1.《日本現在中國名畫目錄》P,日本(株)臨川書店8年刊。
2.《支那名畫寶鑒》。
著錄:
1.《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P~,璩之璞條,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P,郭味蕖,人民美術出版社,年。
晚明時期,王維雪景山水成為文人畫家爭相探討和仿繪。高人隱士居山林,本就為文人所嚮往,雪滿山林帶來的色界新,雪景所帶來的虛幻與真實之間的迷茫,如同文人士大夫于山水與廟堂之間的徘徊。雪景圖也因之成為一種特殊的文人精神象徵,晚明文人雅集極盛,璩之璞少則棄功名,交遊大儒名士間,與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沈明臣、董宜陽等集會,多於顧茂儉(顧瑛後人)宅園“玉泓館”,聯句賦詩。更與徐渭結為摯交,使徐渭晚年招致災禍的《廿八日雪》詩,即是寫給璩之璞。詩中涉及並評議了明中葉“後七子”——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徐中行、梁有譽、宗臣、吳國倫我——之間的糾葛。詩寫徐渭讀罷了辱駡謝榛的詩,隔日複返璩之璞家途中,雪漫山路難行,聯想起自己的境況和文人間無謂、低級的相互詆毀,只得以詩將不滿與憤懣發洩:“生平見雪顛不歇,今來見雪愁欲絕”,其心緒煩困也只有璩之璞能理解並為徐渭解惑。
萬曆丁未四月七日,璩之璞憶友傷愁,繪此初春雪景圖,掃卻晚明文人談雪必哀之習,喜得新雪漫山人抖擻。圖繪初春豐雪夜至,晨曦驚見雪滿山,坐思叢壑居室,雪本無氣息,爽然洗卻虜塵淨,皓腕凝霜雪。畫中高士居山林間,雪月之際,徘徊凝覽,以發思慮。近處坡岸、蒼松、高柏直擎葉茂,挺立危石之上,樹木皆以墨色打底,渲染花青、赭色,淡墨及淺赭點苔。冰封溪穀蘆葦靜,溪流蜿蜒繞過畫面中央的雪峰,通向叢壑間高士隱居的齋室。遠峰高邁,山勢陡峭,崢嶸石骨為雪裹,剛柔俱現,清逸蘊藉。此作用筆疏秀蒼勁,留白處自覺晃耀奪目。暑日對觀,如有寒涼氣拂面,一清炎熱。
Lot
鄒之麟(明)?《仿北苑筆意》?
水墨紙本立軸
×48(/4×/8in.)
HK$,-,
US$25,-44,
出版:《金石書畫》,南京日報社4年12月,余紹宋編。
著錄:《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一)京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
鄒之麟,字臣虎,號衣白,自號逸老,又號昧庵,江蘇武進人。萬曆三十四年()舉南京鄉試第一。弘光時官至都憲,博極群書,文辭歌詩追古作者。此畫擬北苑筆意。用筆圓勁古秀,勾勒點拂,縱橫恣肆,自寫其胸中磈壘。此作為汪士元(麓雲樓主人)、蘇伯安(近代著名書畫鑒賞家)遞藏。
Lot
李流芳(-)?《雲山得雨圖》?
水墨紙本立軸
96x47cm.(/4×/2in.)
HK$,-,
US$38,-51,
說明:
1.蘇州文物商店舊藏。
2.方浚頤舊藏。方浚頤(5-),字飲苕,號子箴,又號夢園,安徽定遠人。清道光二十四年(年)考取進士。同治八年(9年)授兩淮鹽運使。
李流芳為晚明“畫中九友”中的重要成員。他受南宗清幽淡遠之風的影響。畫風淡遠雅致,用古法而無處不合法。李流芳詩、書、畫、印皆能。為當時一代大家。此作用淡墨繪山石,濃墨點苔樹石。取法黃公望筆意,渾然天成,氣韻深奧。整體結構緊密和諧,是為妙筆也。
Lot
鄒喆(清)?《報春圖》?
設色紙本立軸
×52cm.(/8×/2in.)
HK$,-,
US$25,-44,
鄒喆在“金陵八家”中佔有一席之地。山水畫工穩而有古氣,作零星山水小冊,則有簡淡清逸之趣。此畫鉤勒傅染,有王淵風格。筆墨韻味似明人氣息。此畫為著名收藏與鑒賞家辛冠潔舊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