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闭幕,所有人都记住了

  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17所高校的名志愿者,用专业知识服务外宾,用热情和自信,向世界展现青春风采。

  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小梧桐”,这是乌镇峰会志愿者第一次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他们身穿“乌镇蓝”制服,笑容可掬、应对有度,成为互联网大会上一抹动人的蓝色风景。

  乌镇峰会是世界的峰会,同时也成就了属于他们的峰会故事。

村官“小梧桐”,是个“老司机”

  年出生的计利峰是设在乌镇子夜路和植材路岗点的志愿者小组长。

  计利峰家住乌镇镇浙月村。3年前,他通过考试成为浙月村的大学生“村官”。当了3年“村官”,他服务了3年乌镇峰会,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当了3年峰会志愿者。”他说,“可是,峰会对我的意义真的不同。往年的志愿者服装我都好好留着做纪念呢。”

  往届峰会还历历在目。“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乌镇景区是对外出售散客门票的,所以向志愿者问路的游客特别多。去年的乌镇峰会,景区就清场不再接待游客了,安保也特别严格,会期在12月,特别冷。今年又不同了,乌镇国际会议中心建成投运,主体活动基本安排在会议中心,这对我们志愿者来说,要掌握的情况比以前简单了一些。”

  对乌镇来说,举办峰会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态度也越来越从容。对计利峰来说,乌镇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乌镇真的越来越美了,整体环境越来越好。作为‘村官’,我也感觉到政府对农村的投入在加大,农村也能像城市一样整洁精致起来。”

翻译“小梧桐”,也是姐妹花

  英语翻译陈肖梅和法语翻译方晓玲是乌镇峰会的翻译志愿者,都来自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从学院和活动主办方两轮选拔中脱颖而出,又在乌镇搭伴工作让两人成了姐妹花。

  志愿者工作有苦有乐。方晓玲兴奋地说:“我今天见到马云了,还见到张朝阳了。他们被记者围住采访,场面还蛮好玩的。”陈肖霞说:“我今天还看到我们的校长了,觉得他好亲切呀。”

  作为翻译志愿者,她们尽己所能发挥特长服务好嘉宾。在乌镇国际会议中心,如果看到外宾张望着找位置,她们会主动上前询问引其入座。方晓玲说:“开幕式前一晚我特别去研究了一下嘉宾名单,注意哪些是来自法语国家的,努力记住他们的脸。我想,如果我能用他们的母语来接待,他们的感觉一定会更好吧。”

“小梧桐”变身“超级经纪人”

  俞泽飞是浙江工业大学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负责接待的是俄罗斯亚太顶级域名组织总经理列昂尼德·托多洛夫,他原来的行程安排是16日到,但由于临时15日有会议需要提前一天。得知消息后,俞泽飞紧急和会务联系,重新进行接站安排,一直忙到15日凌晨2点钟才休息,一大早又起来赶往机场接机。

  因为飞机晚点加上路上堵车,导致嘉宾开会迟到了1分钟,错过了开始的会议合影。“我心里非常难受,总觉得是因为我没有安排好才导致他迟到。”俞泽飞说,但一路上,反倒是嘉宾一直在安慰她说没关系,还开导她说,人的一生可能错过很多事情,如果它不关乎生死,就不会对我们的人生构成影响。

  虽然嘉宾说没关系,但俞泽飞仍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更加谨慎。为了做好每一个细节,每天晚上睡觉前,俞泽飞都会将第二天的行程在脑海里过一遍。

  “每天,我都要接很多电话对接各类事情,除了嘉宾的会议行程外,由于他人好又健谈,会有很多记者打电话过来要采访他。”俞泽飞说,这个时候,她就成了嘉宾和媒体之间的桥梁,“感觉自己就是超级经纪人呢。”

(没有照片,“小梧桐”来凑~)

“有你在,我今天很幸运”

  浙江传媒学院的大三学生都昕竹可是学校里的志愿者“红人”,今年G20杭州峰会期间,她在引导嘉宾时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同框的照片至今仍时不时在学校里播放。作为VIP服务组的一名志愿者,她负责的是一位来自黎巴嫩的政要。

  “当我结束当天的志愿工作时他和我说,‘有你在,我今天很幸运’。”都昕竹开心地说。

  都昕竹学的是日汉双播专业,此次负责的这位黎巴嫩外宾没带翻译,这让她在接待前心里有些忐忑,从早上8点出发去接站到下午4点接到人,她一直很认真地进行各项准备,除了日常的交流内容外,还特别留意了一些黎巴嫩的风俗习惯以及乌镇的人文历史。

  “志愿服务做准备工作时有些枯燥,很多事情需要重复不断练习,但真正用到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的付出都是非常值得的。”都昕竹说。

(没有照片,“小梧桐”来凑~)

“我的服务对象是诺奖得主”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三的学生盛毅杰从没想过,自己的服务对象是一位重量级人物——ThomasSargent,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从想抱起书本求签名,到淡定地提供翻译服务,跟着Thomas的几天中,让他无数次地感慨,“大咖”的成功并非运气,而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

  盛毅杰说,从上海浦东机场接到Thomas时,这位和蔼的老人就会与每一名工作人员热情地打招呼,“就像承担了中美友谊的工作一样,非常真诚。”而从上海到乌镇,Thomas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看到新奇的事物都会惊呼:“amazing!”

  最让盛毅杰意外的是,73岁高龄的Thomas仍坚持运动,一到酒店就开始找gym,“我与他一起健身,卧推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这次会议中,Thomas有一次演讲,时长8分钟,由于想表达的东西较多,一直在斟酌怎样讲才好。“诺贝尔奖得主,连认真都是诺贝尔奖级别的!”盛毅杰连连感叹。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小梧桐”在传递温暖的同时,

也收获欢乐、收获友谊、收获成长。

综合浙江日报、嘉兴在线、青年时报、浙江在线等消息

本期责任编辑:马丹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ls/12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