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刚搬入新家的小型公益机构,创始人却是

11月17日,随着第一缕阳光的洒落,位于渔丰弄12号的原镇海卫生局大楼迎来了它的新主人:一家民营公益组织——康馨工疗站。

摆放崭新的康复器材、收拾新桌椅、整理代工材料,老师们正在忙不迭为工疗站乔迁新居做最后的准备。

面积达多平方米、设有独立的教学课堂、劳动工坊、休息娱乐和康复健身等房间,这就是工疗站搬迁的新家。更完善的设施和更充足的空间,为学员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心里疏导和学习娱乐等各种综合康复服务提供了更好的保证。

康馨工疗站

民办非企业

这家于年10月注册成立的公益组织,是招宝山街道培育的一个帮助残疾人自力更生的民办非企业。从成立至今,在工作人员的不懈辛苦下,帮助已通过训练和培训的多位残疾人重新融入到了社会。

NEWADRESS

而这些,都是它的创始人——葛菊英,这位有着46年党龄的社区老书记二次创业的成果。

38年为社区

毕生尽瘁写辉煌

提起小巷总理葛菊英,作为招宝山人大家想必都不陌生。

这位年就入党的老党员,在38年间,始终奉献在镇海城关镇后大街(后大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党委书记)岗位上,以服务社区居民鞠躬尽瘁的执著,成为宁波市乃至浙江省在“小巷总理”岗位上时间最长的坚守者。

她的事迹

她凭借元起家,创办街道(社区)实业,为社区积累了上千万元家底,是敢为人先的社区经济发展开拓者;

她组建清一色居民演员社区文艺团队,两度晋京摘取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是社区精品文艺组织者;

她建立数十个不乏浙江之最、中国之最之称的新型社区自治组织服务涵盖各类居民,是当代社区服务新模式的创造者;

她多年孜孜以求坚持,营造了浓郁的社区文化学习氛围,领衔后大社区荣获中国十佳学习型社区称号,是学习型社区倡导者;

她以身教言传,引领社区跻身全国文明社区行列,是社区现代文明的引领者。

她在后大街社区书记的任上,帮助社区创造了多个全国的“第一”,吸引了中外许多记者前来采访。《人民日报》、《浙江日报》、《解放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对其事迹进行了报道。

退而不休任站长

发挥余热暖胸膛

而在退休之后,闲不下来的葛菊英,开始了二次创业,出任为残疾人服务的康馨工疗站站长,为给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持续奉献着自己的余热。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句口头禅贯穿了她社区工作和工疗站生活的全部。即便到年年初为康馨工疗站申请专有工商注册商标而奔波忙碌,葛菊英也无时无刻不在为别人着想着,通过走访、让更多残障人士了解和加入到了工疗站,再通过跟各企业劝说合作,帮助学员获得一技之长,促进他们就业生活。

如今的康馨工疗站

再次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相信在工疗站工作人员的努力下,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

康馨工疗站将不断发展壮大,

将这份温暖扩散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的心田。

软文编辑:尖端科技

排版,策划,设计:尖端科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nr/151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