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临床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6/5464402.html
在浙江人眼中,浙江理工大学是省内第三档高校,稍差于浙江工业/杭电/宁波大学。
它的王牌专业,是蚕学专业,与江苏科技大学类似。
由于强势学科的冷门小众,导致它的吸引力不高,但好在校名不错,总比浙江农林大学要强上些许。
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虽然从校名上来看,要“低人一等”,因为在大众眼中,“第二”就是实力还不够。
不过,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毕业生找到不错的工作,并不是难事。
那么,放弃浙江理工大学,选择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
先说我的观点,一本同学绝对不要来。
二本同学你结合实际,自行决定。
高职同学强烈推荐。
研究生?
算了吧,去找工作吧,不要浪费你的青春了。
那么,让我扯扯这所学校了,你见过高职,二本,一本,研究生在一起的学校吗?
听说在上海,但你知道这所学校在上海的哪吗?
靠近迪斯尼?靠近机场?
但你要知道这些地方都是没有地铁直达的。
另外,学校还存在中本贯通,简言之,就是就是你一个本科要和专科生一起上课。
宿舍条件:
呵!6人间,挤得没话说,柜子里放衣服的地方都没有。
4人间还是挺好的,还有小阳台,部分极其幸运的人,能分到3人间,那简直是天堂。
不过,宿舍不是随机的,二本的同学基本上都是6人间吧。
环境嘛,河东宿舍挺好,门口还有条河。
硬件?
不好意思哈,这个我们真的没有。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实验室的凳子都是不能坐的。
舍友嘛,最熟悉的陌生人,了解一下?
此外,想通过这个学校考插班生的同学,可以参考:
我舍友开学的时候,直言:“非复旦,我不去呀”。
结果呢?
王者荣耀真好玩。
具我所知,年,只有1人吧,上海大学档案系。
”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首先,最想说的是,对于非上海考生且分数在本省一本线一下的考生:二工大绝对是对得起你分数的学校。
因为我在工学部,所以只说工科了,别的学院不太了解。
以我年入学为例,河北考生,全国一卷,分数分。
那年河北省一本分数线(那时一本/二本没有合并,那年河北省二本分数线分)。
差两分一本线,为了去个南方城市,来的二工大。
和我同届的同学去了山西大学。
为什么要区分过不过一本线?
因为大部分一本学校是有保研资格的,同学顺利在山西保研到山东大学。
而如果你分数线在一本分数线之下,来二工大所得到的一定是比你在本省上的其他二本是要多的(某些一本招生二本专业,就不谈了,如果能去也是更好的)。
二工大最大的加持,就是“上海”二字。这两个字意味着:
1.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实习就业机会多,发传单一天在老家几乎不能相信的。
2.经济活力强,周边旅游业正规发达。周边“苏锡常宁杭”都是流传千年的好景色。
3.新兴事物多,大把的试点都放在上海,比如上海自贸区。
4.老师学历有保障,二工大近些年所招聘的老师,至少是大学的博士毕业生,教学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5.在上海上学,和家里亲戚吹牛也是足够的。
6.学校相对自由合理的工作氛围,要承认有些事情比较官僚,但是,对比其他地方,二工大好太多了,而且也在积极改进。
我从年入学,到18年毕业,我亲眼见证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图书馆,即使不是考试前两周,图书馆也是人很多。
考研学子越来越多,真的很欣慰。
我大一去图书馆的时候,几乎全都是空位置。
到大四偶尔想去图书馆做一下毕设,发现位置非常少了。
当然,考试前两周是图书馆人最多的时候。
到我离开,图书馆管理越来越棒(包括预约考研自习位置)。
平时教室偶尔也会有些人学习,当然小情侣居多,哈哈。
希望看到的学弟学妹在二工大谈一场美美的恋爱。
与任何学校一样,一定会有很多平时不学习,考试XX的同学。
但是,总体来说,学风并不差。
到大四上学期,所有同学都会开始为自己的前途而奔波,所以我希望,看到这里的学弟学妹无论对学习什么态度,最重要的是找好方向。
我们专业属于计算机学科,算是目前的热门行业,所以学起来也比较杂。
遇到的老师都是人很好的老师,有任何问题去问,都会很认真地回答。
所以,认清楚,大学教学老师和辅导员是不同的职能老师,坚定了好好学习,要和专业老师多交流。
因为学校不算建的晚,机房的设施还算完善,机房台电脑有坏的,但是大部分都很好,开放时间也很足,足够普通的编程使用。(苹果机房配置是真不错。)
生活上:
因为9号线已经通到顾唐路,已将比我入学时候方便很多了。
以前还要坐公交到金海路换12号线。
也有了校内电影院,简直羡慕。
当年去宝龙看场电影,是要熏香、沐浴、更衣再出发。
学校食堂也还算可以,上海市对大学的补助真的足(天津某院校,饭贵,味道还一般)。
东门的口水鸡、蒸菜、川菜馆也是很好吃的地方。(前女友很爱东北炒饭,我感觉味道就那样吧)
东西走向的那条河,就是龙舟队训练的那条,以前河边有很多椅子,傍晚去坐坐很惬意。
后来拆了,临近毕业都没地方坐了,伐开心!
在这里我遇到了最棒的朋友,过了最舒服的大学生活。
年入学,年毕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后来又读了研究生。
”
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