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小编向大家介绍了慈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慈北金拷拳、左手棍,今天小编带大家走入观海卫镇非遗项目展示的第五站——烙画技艺。
关于烙画
烙画起源于元朝后期,原始的火烙画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通常用油灯烧热银笔,在筷上、板上烫制图案。
后有民间油漆工匠在油漆前先把烙铁煨在炭火中,在家具上,比如椅子背上、各种柜门、凳面上、用火红的烙铁头在竹木上烫上各种花鸟、山水等图案,再涂上清油漆。王星记扇庄的木制扇面及扇柄上都有看到。
后来民国时期中国的各大城市出现电灯,经工匠们改革,用电络铁烙制比原来炭火中煨省力简单的多了。
随着各种画种的不断发展壮大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的改变,烙画已很少有人问津,但这一画种在民间没有断绝,特别是产品的包装箱和少数私人作坊仍可一见。
他和烙画的故事
观海卫镇范旭昶是慈溪标准件厂的一名电焊工,一次偶然,在气割钢板时无意中火枪冲到地面上一块旧三夹板上,三夹板上出现像烟雾一样烫焦的花纹。因他平生爱好画画,看到这一花纹跟墨在宣纸上渲染开来很相似,便联想到古人在筷子上、家具上用烙铁烫的图案。
他回家后,马上在三夹板上用电络铁烫画,把国画的技法用到烙画上,色泽可浓可淡,效果很好。
因三夹板色彩像仿古宣纸色彩一样,所以,范旭昶就买来三夹板用电络铁开始作画,画像也简单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山水、花鸟及大堂作品都可以烫出来,连清明上河图、中国古典六大山水、各种传统仕女花鸟都可以烙制。
后来随着国家的体制改革,范旭昶下岗后不想找其它工作,即开了间画廊,以烙画为生,一干就是十年左右。其烙画《风雨归牧图》在宁波市首届农民艺术节上获得一等奖,其本人获得“宁波市十佳农民艺术家”的称号。反映大桥经济下的农村养殖业的烙画作品被宁波鄞州博物馆收藏,其作品多次代表宁波市参加在义乌举办的工艺品博览会及其他各类活动。
烙画工艺传承人——范旭昶
范旭昶,男,生于年9月,观海卫镇塘下村人,在师桥中学毕业后支农十四年,后在慈溪标准件厂工作。
他从小喜欢画画,尤其是国画,后来想把国画跟古代的烙画融合在一起,国画的一些技法通过烙画来表现,在三夹板上烫了许多烙画,有山水、人物、花鸟等等,这些烙画作品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浙江日报、宁波电视台、慈溪电视台曾多次采访,烙画《风雨归牧图》在宁波市首届农民艺术节上获得一等奖,其本人获得“宁波市首届十佳农民艺术家”的称号。
后来厂里下岗开了一家画廊,以创作国画和烙画为业。他的国画作品多次获得省市级各类奖项。现退休在家,仍痴迷于画画和盆景。
消息来源:观海卫社区教育学院镇文化站
责任编辑:观观
北京中科忽悠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