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古林草席传统手工的现代坚守

草席,俗称“席子、席爿、滑子、凉席、席”等,用蔺草编织而成,考古证实,中国草席的发祥地在鄞州的古林镇,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就出土了草席残片,当时的先民们用此来遮身、铺地或避风雨。

△省级非遗项目——黄古林草席编织技艺

草席起源

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古林草席已与东北的人参齐名,成为年年的朝庭贡品。唐代成为全国草席主要产地与集散地,并大量远销东南亚。清代产量已达千万条以上,在全国设有专销商店或连锁行。建国后则成为当地家庭的主要副业,年曾被周恩来总理指定为国礼,赠送给参加日内瓦联合国大会的各国首脑,影响深广。

草席品种

草席品种繁多,编织工艺复杂,又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按质量和用途,其主要分三大类:一是用络麻作筋的称为“络麻草席”(普通席);二是用苎麻作筋的叫“白麻筋草席”(高档席);三是用络麻或苎麻作筋的各种坐垫、茶杯垫、扇子和帽子等等。

草席工艺

其工艺流程一为备草,即将收割晒干的席草整理备用;二为挑选草料分拣后上机;三为浸麻打好席筋;四为编织成席。主要工具有席机、木扣、打绳车、鸭舌剪、三翻凳等等。建国前为家庭作坊式手工制作,需二人合作到相当娴熟时才能编织生产。现在,半自动的编织机已广泛普及,虽省时、省工收获高,但质量远不如手工生产的好。

可手工编织师多年事已高,该手艺面临失传困境。当地政府正采取各种措施,大力鼓励和扶持民间手工编织,让这一技艺得以承传。

年1月出生于鄞州。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年开始跟随父母学习草席编织,年至年与搭手一起编织草席。

年上海电视台专程赴袁阿蓝家摄制其编织草席的工艺,社会反响强烈。80年代中期《浙江日报》记者曾对其作专题采访报道。年草编合作社成立以后,应邀成为合作社顾问,指导合作社现有成员。在袁阿蓝的精心指导下,社员的编织技艺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草席质量稳步提升,她们编织的草席在上海、宁波等地畅销,成为本地优质草席代表。

传承人:袁阿蓝

以上内容来源于宁波非遗









































北京白癜风的价格
初期白癜风治的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nr/83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