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巴黎人在修下水道时突然“脑洞大开”:为什么不将其他市政管线也一并收容在内?于是,就有了历史上最早规划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随后,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迅速效仿。经过百年探索与实践,地下综合管廊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国内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地下综合管廊于年动工,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这段全长11.公里的“共同沟”,一方面作为新事物引起了一些城市的效仿,另一方面却也让更多的城市打消了这个在当时还如天方夜谭般的念头——最终耗费了3亿元资金,这个数目对于新世纪之交的国内城市而言,无异于天文数字。
对年的浙江来说,现实同样如此。“地下综合管廊最大的缺憾,就是投资太大!”一名业内人士这样向记者感叹,“杭州试点的5个项目,总长度32公里,总投资38亿元,折合每公里近1.2亿元!”
地下综合管廊,也因此被一些人称为“烧钱工程”。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在“看不见”的地方,下如此大的气力?投如此多的财力?民生账:新型城镇化应有之义
力推地下综合管廊,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着力补上城市建设的“短板”,满足不断扩大的民生之需,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让民众产生获得感和安全感,这笔民生账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地下问题”成短板
“一场暴雨,就会引发市民们戏称的‘看海’现象,这还是在一些大城市!”年7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时,痛心疾首地说。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存在“重地上、轻地下”的问题,地下基础设施数量少、水平低、质量差、发展滞后,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短板。
除了“看海”,在马路上,这些场景频频出现:施工方拿着辛辛苦苦从各管网权属单位处收集过来的地下管网图,照图挖掘。没想到,一铲下去要么火花四射,挖断了电缆,或者挖断了地下燃气管网;要么水漫金山,挖断自来水管了;还有可能是很多人的支付宝无法使用了——去年5月,杭州市萧山区某地因市政施工过程中挖断光纤,导致支付宝一个主要机房受影响。
而在新闻中,这些事件也偶尔出现,让人心头颤抖:年11月22日,中石化东黄输油管线爆燃,事故共造成63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事故调查组指出,这次事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是,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青岛方面早先也承认,管线情况非常复杂,在多年的城市建设中,工业生产性质的输油管线与市政管线交叉,不规范。年4月1日,一名女子在北京市北礼士路附近人行道上突遇路面坍塌,落入一个热力管线泄漏所形成的热水坑,在医院抢救8天之后身亡。出事的热力管道早已腐蚀,工作人员也说早已报修了,但“热水管破裂报修特别麻烦,热力这块全北京有几千家供热公司,各管一片儿,故障点有很多说不清是谁家管的盲点”。因此一开始出事时,居然没有人能立即说清楚这片管线的归属和泄漏责任在哪方。
此外,一旦直埋的管线要新建、扩建和维修,道路就得一次次被“开膛破肚”,这被业界比喻为“马路拉链”,不仅阻碍交通,百姓更是怨声载道:“怎么刚挖过又要挖了!”但事实是,各种市政管线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理想状态下的电缆使用周期一般为15年,铸铁材质的供水管线使用时间一般为20至30年,而且氧化、挤压等各种原因还会不同程度地缩短管线的寿命,所以对于传统直埋方式,就需要经常开挖道路重新敷设老化的管线。
星罗棋布的城市地下管线,输送着工业社会生产生活所需的基础服务。但是,第一个直接开挖城市地下埋管线的工程师或许不会想到,地下管线会在现代社会如此密集。《钱江晚报》年曾报道过,在绍兴越城塔山街道燕甸园社区驸马池区块,米不到的小路上遍布60多个窨井,这些窨井盖上分别标注了污、水、水表等字眼。关系民众获得感
“地下管线多头管理、各自为政,部门间难以共享各自管辖的地下管网信息,到最后,谁也说不清楚道路下面到底有多少管线、具体在什么位置。”业内专家说。
相关报告显示,当前管线的产权主体涉及几十家单位。例如,城市地下有给水、排水、燃气、热力、通信广电、电力、工业和综合管沟(廊)八大类管线。这些管线的建设和管理又分属自来水公司、排水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通信运营商、广播电视、电力公司和各工矿企业等几十家单位。另外,在管线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又分属于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
这种管理体制不一、专业需求不一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就是沟通不够和协调不到位,以及各管线档案信息不共享。由此,在管理机构不统一、职责不明晰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安全管理的灰色区域。当前部分无单位管理和维修的管线,仍在运行使用。部分企业自建、自营管线因企业改制、灭失、迁移后,原权属管线与城市公共运营的管线没有并网和移交管理,致使在役管线缺乏维护和监管。
这种现状,不仅为城市安全埋下了隐患,而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由于部门之间责权不清、管理职能交叉、缺乏有效问责制度,在抢修救援、责任承担、后续防范等方面,也会产生诸多不利恶果。
网上曾流传说在巴黎如果把戒指丢在下水道里一个电话就能找回来,无论这个说法是否真实,地下综合管廊为“城市病”开出了一张良方。
“一方面减少道路反复开挖,另一方面管网清晰可视,还可随时检修,能及时发现和消除问题隐患,保障城市安全运行。还可以用监控设备对其进行数字化管理,建设‘智慧城市’。”杭州市建委地下空间与管线处处长陆革说,让民众产生“获得感”和“安全感”。经济账:稳增长的有力支撑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仅能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也能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避免“马路拉链”带来的浪费
地下综合管廊的一次性建设投资巨大,据浙江省住建厅测算,每公里需要资金1亿至1.2亿元。这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作用。而且,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更符合优化投资结构和方向的要求。
专业人士分析,如果能够落实按照一定道路配建比例,在城市新区新建道路时同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旧城更新时统筹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按全国每公里0.5亿至1.2亿元投资测算,每年可以形成数千亿元甚至上万亿元规模的直接投资。再加上拉动钢材、水泥、机械设备等方面的投资,以及大量的人力投入,拉动经济的作用更明显。由此可见,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是拉动有效投资的着力点,又可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
这一建设工程,还有利于避免浪费。
过去,因为体制分割,许多城市的路面常常是“你挖了我填,你填好我再挖”,造成了大量的浪费。这种粗放式、“拆旧建新”的建设模式,显然极大地浪费了国民财富。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这一新模式,把各种地下设施都引入管廊,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地上圆饼路”等问题。地下综合管廊能够保障城市生命线的安全,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让其功能充分发挥,既能提高城市资源利用率,也能避免不必要的资源和资金浪费。
短期来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比各管线分散建设一次性投资每公里约万元的成本要高。但地下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可达年。长期来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一是避免管线多次建设,提高投资效率。二是方便巡检和维修管线,降低运行损失和运维成本。三是减少管线施工引起交通堵塞、管线安全事故等间接损失。因此,综合来看,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比管线直埋节省资金。
有研究显示,按地下综合管廊全寿命周期计算,到50年时,管廊与直埋管线相比,所需费用持平;超过50年,管廊比直埋管线所需费用低;到年时,地下综合管廊较直埋管线总建设和维护成本降低11%,如结合其他效益对比,则综合管廊较直埋管线总的成本降低23%。
还有资料显示,台湾信义6.5公里共同沟比单项建设多投资5亿元台币,使用后产生的效益却接近亿元台币:包括堵车、肇事等社会成本的降低、道路反复开挖及管线维修成本的减少等。促进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
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还可以集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效减少空间浪费,特别是节省了经济价值最大的浅层地下空间,发挥城市空间更大作用。
比如北京中关村西区地下综合管廊,长度约1.9公里,为三位一体的模式,即最上层为单向双车道的地下机动车路网,直接通往各楼座地下车库和公共停车场;第二层为商业开发、停车场和各部门的管理、办公用房,并且是连接一、三层的枢纽;地下三层设有五个小室,分别为铺设电力、自来水、中水、电信、天然气管道的市政管廊。
据研究测算,根据土地利用率按70%考虑,按元每平方米的最低地价计算,不考虑地价可能上升的因素,中关村西区地下综合管廊地下一层车行道的建设,可以节约地面土地总金额为万元。看国外如何引“廊”入市
在城市中建设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经过百年发展,其技术水平已完全成熟,并在国外的许多城市得到了极大的应用。法国
年,法国发生霍乱,此后研究发现问题出在城市下水道里,第二年,巴黎市着手规划市区下水道系统网络,并在管道中收容自来水(包括饮用水及清洗用的两类自来水)、电信电缆、压缩空气管及交通信号电缆等五种管线,这是历史上最早规划建设的综合管廊。近代以来,巴黎市逐步推动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在19世纪60年代末,为配合巴黎市副中心的开发,规划了完整的综合管廊系统,收容自来水、电力、电信、冷热水管及集尘配管等,并且为适应现代城市管线种类多和敷设要求高等特点,把管廊的断面修改成了矩形形式。迄今为止,巴黎市区及郊区的综合管廊总长已达2公里,堪称世界城市里程之首。日本
早在上世纪20年代,日本首都东京市政机构就在市中心九段地区修建了东京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但之后修建一度进入停滞,直到年制定《关于建设共同沟的特别措施法》,从法律层面规定了日本相关部门需在交通量大及未来可能拥堵的主要干道地下建设“共同沟”。
如今在东京,已投入使用的有日比谷、麻布和青山地下综合管廊。采用盾构法施工的日比谷地下管廊建于地表以下30多米处,全长约米,直径约7.5米。由于日本许多政府部门集中于日比谷地区,须时刻确保电力、通信、供排水等公共服务,因此日比谷地下综合管廊的现代化程度非常高,它承担了该地区几乎所有的市政公共服务功能。
目前,在东京市区1公里的干线道路下,已修建了总长度约为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而在全日本,已经有近80个城市修建了总长度超过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德国
年,德国在汉堡市的一条街道两侧人行道下,兴建米的综合管廊收容暖气管、自来水管、电力、电信缆线及煤气管,但不含下水道。但德国第一条综合管廊兴建完成后发生了使用上的困扰,自来水管破裂使综合管廊内积水,当时因设计不佳,热水管的绝缘材料使用后无法全面更换。沿街建筑物的配管需要以及横越管路的设置仍发生常挖马路的情况,同时因沿街用户的增加,规划断面未预估日后的需求容量,而使原兴建的综合管廊断面空间不足,为了新增用户,不得不在原共同沟外之道路地面下再增设直埋管线。西班牙
西班牙在年开始计划建设综合管廊,年马德里市首先开始进行综合管廊的规划与建设,当时称为服务综合管廊计划,而后演变成目前广泛使用的综合管廊系统。经市政府官员调查发现,建设综合管廊的道路,路面开挖的次数大幅减少,路面塌陷与交通阻塞的现象也得以消除,道路寿命也比其他道路显著延长,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于是,综合管廊逐步得以推广。美国
美国自年起,即开始了综合管廊的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从技术、管理、城市发展及社会成本上看,建设综合管廊都是可行且必要的。年,美国在纽约州白原市市中心建设综合管廊,其他如大学校园内、军事机关或为特别目的而建设,但均不成系统网络,除了煤气管外,几乎所有管线均收容在综合管廊内。此外,美国具代表性的还有纽约市从束河下穿越的隧道,该隧道长约米,收容有千伏输配电力缆线、电信缆线、污水管和自来水干线。英国
英国于年在伦敦市区兴建综合管廊,采用12米×7.6米的半圆形断面,收容除自来水管、污水管及瓦斯管、电力、电信外,还敷设了连接用户的供给管线。迄今伦敦市区建设综合管廊已超过22条,伦敦兴建的综合管廊建设经费完全由政府筹措,属伦敦市政府所有,完成后再由市政府出租给管线单位使用。大家都在看点击可阅读
中国最后一个“长寿之乡”落户浙江仙居
杭甬运河宁波段将通集装箱船
第九届市民摄影节带来“韵味杭州”的视觉盛宴
人才培养怎样从中学到大学无缝衔接?90位浙江中学校长齐探讨来源:浙江日报责编:王丽玮北京好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最给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yx/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