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散文鸣沙山下的骆驼

鸣沙山下的骆驼

南湖文学

本期演播:洪合广电夏荷

作者胡杨木简介:浙江嘉兴人,爱好写作,作品多发表在嘉兴日报副刊周末版。

鸣沙山下的骆驼

——胡杨木

去甘肃省的鸣沙山,印象最深的,不是鸣沙山上传来的“沙鸣”,也不是鸣沙山西边,那一洼弯弯的月亮湾,而是鸣沙山下的骆驼。

说“鸣沙”。其实,并不是沙会自鸣。而是风吹沙漠,沙漠上发出了一种类似于哨音的声响。去鸣沙山,得骑上骆驼,曲里拐弯地走上好长一段沙漠。骆驼在沙漠上行走,摇摇晃晃地,确实如同在河流中划动的一叶小舟。怪不得骆驼历来有“沙漠之舟”的称谓,而那起伏无垠的沙漠,便是沙的海洋了。

能让沙滩发出哨音的,应该是那一带独特的地形,鸣沙山只是一座沙的丘陵。风从丘陵的一侧吹来,被前面的沙丘所挡,转而吹向丘陵另一侧的出口。出口象箕口,被风吹拂着的沙子,竞相摩擦,产生了声音。应该是这样一个极普通的原理,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竟产生了许多神秘的内容,增添了更多神秘的色彩。也让鸣沙山因此,蒙上了许多的神秘。

鸣沙山因此也成了一道旅游的风景。去鸣沙山,真正能带给人感官刺激的,中间爬上鸣沙山顶,坐上那块滑板,顺着山势往下滑。那种感觉,象是在迪斯尼乐园中的飞瀑滑舟。只是鸣沙山的舟是在沙中;而迪斯尼乐园的舟,是名符其实的舟,是在水中。一样有快速下滑时,两侧飞溅的感觉。所不同的,一是沙、一是水。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张大嘴巴,发出阵阵惊叫。这惊叫激励着后来人,一步一步地爬向山顶。

成了旅游景点后,白天的鸣沙,是很难再听得到真正的沙鸣了。只有在夜深人静时,那大自然的天籁之声,才会在原始的旷野上回荡。最熟悉沙漠秉性的,莫过于骆驼了。在人们一步一步爬上山顶,去感受那一份疯狂时,是否还记得来这里的初衷?远远地跪卧在一傍的骆驼们,挟动着长长的睫毛,呶动着下巴,一直作沉思状,不知对人类总会轻易受环境和现实之惑,常常很快,改变初衷,作如何想?

月亮湾在鸣沙山的西面。坐在骆驼背上往月亮湾走,有地势一直朝下斜的感觉。所谓月亮湾,其实只是沙漠低洼中的一个半月形的池塘而已。据说,在月亮湾的水中看月亮,月亮是最美的。这一点,应该不只是在月亮湾如此。天南地北各地的涉险池塘,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虽写得是荷花,写尽了月色的清丽脱俗,让人难以忘却。最令人难以忘却的,是故乡的月下池塘:一汪碧水,映一轮明月,塘边垂柳朦胧,风拂过耳际,池中不著一丝涟漪,掬一捧清水,双手即捧着一轮明月。月光如水,能洗净人的灵魂。

从月亮湾返还,必已是夜幕深垂。队伍前的火把,映得人驼黑影暗里曈,非如此,实难显示月亮湾的沉静与美丽。骆驼在人的胯下稳稳地走着,宽大的脚掌踩在沙漠中,不显一丝声响。黑暗中,很难猜测骆驼此时在想些什么?沙漠中水的重要,骆驼应该与人类有着相同的认识。只是人类对一湾浅水崇拜到了这种程度,敷衍出了这么多美丽的传说。而且,人群中,有许多人来自于水网交错的水乡,并没有沙漠中干渴的切身经历,也因为这美丽的传说而激动,而神往。肯定会让沉默中行进的骆驼更加地匪夷所思了。但骆驼们一直保持着那一份的沉稳,一直不急不躁地平稳走着。

骆驼被喻为“沙漠之舟”是人们对骆驼的赞美。没有经历过沙漠的人,很难能体现到这份赞美中所包含的深意。从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甚至更早一些,人们便依仗着骆驼,渡过了沙漠中面临的危厄。骆驼有双峰的,也有单峰的。厚厚的骆峰是骆驼保持自身水份的根基。所以,骆驼能在沙漠这样干旱的环境中生存和长时间的行走;也所以,骆驼成了人类征服沙漠的最亲密的伙伴。

人类一直以为能征服大自然。一直标榜自己是天子娇子。即便是娇子,也只是天之娇子。实在轮不到炫耀,也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曾经做过多少傻事,哪里及得了动物的灵性。与天斗,与地斗的结果,只能是江河雍塞,水土流失。大自然却因此回报给了人类无穷无尽的灾难。人类自己种下的恶果,最终还是让人类自己呑咽。这也算是天道了。一时的豪言壮语,壮志凌云,让人类自己吃尽了苦头。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实在应该引以为鉴!

中国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早就提出了要“道法自然”。但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时,常常会将老祖宗的教导忘得一干二净,待到尝尽了苦头了,才想起了老祖宗的话,才知道去“亡羊补牢”。

老天不是温顺的骆驼。不会随人摆布。再说,即便温顺如骆驼,一旦它实在难以忍受人类的贪得无厌时,保不定会大发神威呢!谁知道,骆驼在看到人类的荒唐时会怎么想。与庞大的骆驼相比,人实在是弱小的,何况在广袤的天与地之间!

关于我们

南湖文学顾问:吴顺荣责任编辑:青峰

文字排版:汪垚卿吴敏制图:小鱼

南湖文学平台推广:李远鹏

请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ys/140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