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流年原创文学微刊 阳光总在风雨后
作者:蒋安贤播音:朝霞
——读张乾东《逆舞时光》后记小感悟
生活就是一片汪洋大海,只要你意志坚强,就能到达彼岸。——题记
今天,刚收到《长江诗歌》主编张乾东兄弟寄来的纸刊和他赠送的诗集《逆舞时光》,让我如获至宝,我怀着深深的敬意和好奇心首先翻开了这本诗集的后记。慢慢读着读着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我曾经天真地认为和我相仿年龄的他,童年一定是充满了快乐,趣味和甜蜜。但读了这本诗集的后记,才知道乾东兄弟的童年生活却是让我想象不到的心酸。他家庭出身贫寒,妈妈左眼失去光明。童年原本是无忧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快乐时光。可惜,在他10岁左右时家庭事故连连,爸爸承包的工地出重大安全事故,妈妈染上三年肺结核。家里负债累累,爸爸只得外出挣钱,家里重担落在不到十岁的他和小他两岁的妹妹头上。寒冷的冬天,穿着破烂的鞋子,兄妹俩天天干活,又冷又饿。开学报名差一元钱,破败的家庭没人能愿意借给他。自己带着妹妹上山割蓑草卖来交学费。年,命运再一次捉弄他。母亲去村里的公共水池提水不慎滑入二米深的水中。长大步入社会走上打工之道,曾经失业、被骗过。等等一切成为乾东兄弟挥之不去的痛苦。
张乾东天生聪明、好学、好问,外婆是个“故事大王”,常常给他讲故事,讲起来绘声绘色,有板有眼,引人入胜。乾东听得津津有味。也凭自己的想象力去编故事,居然还哄了一些小朋友。外婆对他影响深远,可以说奠定了他以后的人生方向:——写作。他的爸爸是60年代的初中生,爱好写作,常常帮他修改作文,加上语文老师向晓玲的耐心指导,使他的写作大有收获。处女作于年发表在《全国优秀小学生作文选》。年开始,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集资办起了《长江诗歌》报。办报可谓是辛苦的,白天要拼命地在私营企业工作,晚上挤时间审读作者发寄过来的文学稿件,耐心的回复。为了办好报,他常常熬夜到半夜一两点钟。目前,此报刊越办越好。他办报事迹被多家报刊作过专题报道,广受社会好评。
从《逆舞时光》的后记里可以看出乾东的命运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如惊涛骇浪的茫茫大海,如铺满荆棘的森林。正因为艰难的环境和不平凡的经历,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人。生活的困苦并没有让他在文学道路上退缩,相反,他的文学之花在风雨中越开越艳。现在报刊发表作品多篇(首),现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等会员、中国作家记者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青年诗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新韵学会荣誉副会长,永康市作家协会理事,《长江诗歌》主编,并任多家报刊编委顾问。著有文集二部、诗集三部,创作有武侠小说多部。写作事迹被《工人日报》《浙江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有这样一句话“月有阴晴圆缺,天有不测风云。”是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不经历磨练又怎能成功?海滩上的鹅卵石因为与海浪搏斗才磨出光滑的一身。生活中无论多么深切的悲哀也会落在昨天,一切的时光流逝毫不留情,生命就是一个忘记昨天与迎接美好明天的过程。张乾东不平凡的经历,造就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栽培了属于他的“成功之歌”。
看完了后记,我早已经热泪盈眶。于是,慢慢合上手中的书。我坚信了“阳光总在风雨后”这句话的道理。是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像乾东兄弟那样勇敢去面对,我们就会发觉:走过去,前面阳光更明媚。
作者简介:蒋安贤女汉族年生本科中共党员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石坝九校德育主任、新闻工作者。年开始创作文学。散文、诗歌、散见于《泸州晚报》、《长江诗歌》、《西南商报》副刊、《千红文学报》(新家坡发行)等报刊、《泸州教育通讯》杂志及十几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jidi.com/zjrbys/14083.html